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头版(2025年05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AI如何优化医疗工作?
这家医院送模型读大学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在今年初启动了DeepSeek模型的训练和本地化部署,在全院推出轻量化版本,今年2月底,实现了DeepSeek-R1满血版,其参数规模达到671B。

       如此大规模的参数意味着什么呢?医院信息科负责人段涛告诉记者,相当于送模型去“读”了个“大学”,不仅知识储备提升,其思考问题也更为全面:“以前只能实现一些临床诊疗建议等比较基础的协助,现在这个模型可以深化AGI在临床诊疗、精细化管理、医学研究等场景的应用,为区域医疗智能化升级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高效运转

       ■在门诊,AI模型可阅览患者主诉、病史和检验检查报告,通过读取和理解最新临床指南,以秒为单位生成治疗计划、用药方案和检查建议。

       ■在放射科,DeepSeek成了“数智质控员”,可自动抓取影像报告内容,精准拦截术语偏差、格式错误等常见问题,同时生成可视化质控报表。

       ■在医院管理部门,DeepSeek化身“数据分析员”,接入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系统,能对各类绩效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提出结构化数据分析报告。

       潜力无限

       ■与高校合作开发集科研文献查阅、核准和辅助研究为一体的AI模型,为医学生和医护人员提供高效的教学科研平台。

       ■通过储存和学习老专家的知识储备、临床经验甚至诊疗风格,再对算法模型加以训练,把这些老专家们的知识财富转化为数字资产。

       理性应用

       ■AI是“助手”而非“替代者”,医生的临床经验与专业判断仍是诊疗不可逾越的底线。

       ■所有AI生成的诊断建议、检查报告或用药方案均需经过主治医师最终审核。

       ■优化人机协同机制,通过“AI提示+医生决策”的模式,既提升了诊断灵敏度,又避免了过度依赖技术导致的思维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