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4版(2025年05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在心灵裂缝中做一束不灭的星光
张骞月 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

       精神科的走廊比普通病房安静,却藏着更汹涌的暗流。作为“00后”护士,我的职业信念不是简单的“治愈”,而是“陪伴”与“理解”。在这里,药物可以稳定症状,但真正的疗愈往往始于一句真诚的“我懂”。

       我曾遇到一位抑郁症女孩,她拒绝所有治疗,直到某天我无意提及自己的爱好时,她愣了一下,随后小声说:“我和你的爱好一样,我也很喜欢。”那一刻,我明白精神科护理的魔力——它不在宏大的医学理论里,而在这些细微的共鸣中。我顿时有了感悟,我们不是高高在上的“治疗者”,而是陪他们穿越黑暗的同行者。

       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踏入病房时,被患者的突然尖叫吓得后退。带教老师没有责备,只是轻声说:“他们的恐惧比你的更真实。”这句话也成了我的转折点。我开始学习用患者的视角看世界:幻听不是“胡言乱语”,而是他们耳中真实的声音;躁狂发作不是“无理取闹”,而是无法自控的情绪海啸。

       原来,有时“治愈”不是消灭幻觉,而是让患者感到被听见。

       在精神科,我看到的不只是疾病,还有被时代压垮的年轻人、被家庭创伤困住的孩子、被孤独吞噬的老人。他们的症状背后,是破碎的关系、巨大的压力、未被理解的痛苦。有位高中生因焦虑症住院,他说:“我爸妈只觉得我矫情。”我意识到,精神科护士不仅是医疗者,还是社会偏见的挑战者。我们通过专业护理告诉他们:“你的痛苦是真实的,你值得被认真对待。”

       TA说

     “00后”的我们,或许曾被贴上“自我”“脆弱”的标签,但在精神科,我们学会了最坚韧的温柔——在心灵的裂缝中,做一束不灭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