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以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婆婆。那次晨间护理时,我像往常一样推着治疗车走进病房。54床的婆婆是我负责的病人,她的老伴早已离世,子女都在外地,只请了一位护工照料日常。平时很少有人跟她聊天,所以急性胰腺炎恢复期的她总是沉默寡言。
“婆婆,今天感觉好些了吗?”我轻声问道,同时熟练地检查着她的胃空肠营养管是否固定妥当。婆婆不语,低下了头,干裂的嘴唇动了动:“妹妹,我……我想喝口热牛奶,可以吗?”婆婆这个简单的要求让我愣住了,因为她的医嘱上写着“禁食”。但看着婆婆那渴望的眼神,湿漉漉的眼睛让我的心揪了一下,酸酸的。
回到值班室后,我从自己的早餐里拿出一盒牛奶,用热水温好。回到病房,我用棉签蘸着温热的牛奶,轻轻润湿婆婆的嘴唇。“婆婆,现在还不能喝,我们先润润唇,尝个味道,等指标正常后,医生允许了,我第一时间给您热牛奶,好吗?”婆婆的眼角溢出泪水,她颤抖着握住我的手。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护理不仅是执行医嘱,更是要看见医嘱背后那个有血有肉的人。
一周后,婆婆成功拔管经口进食,我特意从家里带来牛奶,热好后扶着她慢慢喝下。她像个孩子般满足地笑了:“这是我喝过最甜的牛奶。妹妹,谢谢你。”后来我才知道,那天是她75岁生日。
现在,每当我走过54床,总会想起婆婆的笑容,它提醒着我勿忘“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初心。
TA说
一盒小小的牛奶,教会了我用心去感知护理的温度。有时治愈疾病的是药物,但治愈心灵的,往往是我们举手之劳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