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25岁的“00后”男护士。2022年,我穿上了这身护士服,从急诊科到骨科,每一次前行,都刷新着我对护理事业的理解。
初入急诊科,昼夜轮转间,我看到的是抢救生命时的紧迫与生命逝去时的脆弱。记得一次夜班,“120”接回一位意识模糊的老人,慌乱中,家属只知道“在家突然犯迷糊”。我迅速配合医生查体,发现老人皮肤湿冷、呼吸浅促,床头血糖显示高达33.3mmol/L——是糖尿病高渗昏迷。我立即遵医嘱建立静脉通路,调整胰岛素泵速度,监测血糖和生命体征。凌晨的抢救室里,仪器的滴答声与家属的抽泣声交织,我握着老人逐渐回暖的手,轻声说:“爷爷,我们都在,您放心。”当晨光初绽时,老人意识终于恢复,家属红着眼眶塞给我一颗水果糖:“小伙子,谢谢你守了一夜。”那一刻,我突然懂得,急诊的护理是与时间的贴身肉搏,是在混沌中抓住每一个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用精准操作和持续守护为患者劈开一条生路。
刚转入骨科时,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的课题。第一次跟带教老师给术后患者翻身,看着患者身上的引流管和支具,我紧张得不敢用力,生怕扯到伤口。老师看出我的局促,手把手教我,后来独自操作时,我总会先在床边多站半分钟,观察患者伤口敷料的渗血情况。骨科护理的“学问”藏在无数细节里,而这些看似琐碎的操作,每一步都需要耐心与巧劲。虽然我有些笨拙,但也在认真地学习着。这里没有急诊的生死时速,却有另一种需要沉下心的“守护”。这些细微的举动,正在教会我:护理的温度,藏在每一次俯身的专注里。
TA说
带着“新手”的勇敢,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让“00后”的热忱,沉淀为值得托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