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22年07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共建共享优质医疗卫生资源
成德眉资交出优异“成绩单”
叶燕 宋嘉问

 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创新医疗服务共享模式,促进医疗服务均质化发展……如今,被写入《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的一系列发展蓝图正在成为现实。


 据悉,今年1至5月,成德眉资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结算148.69万人次、同比增长35.17%,医保支付6.99亿元,比2021年同期增长31.27%;实现成德眉资4市25家三甲医院99项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累计504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间实现电子健康卡二维码“一码通”互认互用。与此同时,成德眉资兄弟城市间正在推动高水平医联体建设,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建共享。


医疗机构实施托管模式
引入优秀人才、技术和管理模式


 最近接诊的一个本地患者让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主治医师廖天成既感到犯难,又充满信心。


 “患者的病情很特殊,从技术层面观察,我们医院在麻醉和手术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廖天成说,在成德眉资推进公共服务同城化之后,一些让人纠结的技术难题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这背后是四川省人民医院的专家团队在提供支持。


 一个背景值得关注,通过签署托管协议,四川省人民医院于去年托管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前者向后者输出专业管理人才,以创建三甲综合医院为目标推动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做大做强。两家医院形成托管关系后,来自省人民医院的骨科专家聂海博士被派至德阳,担任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医院党委工作。


 “到德阳之后,通过科室走访,了解医院发展现状,然后找准路子促进省市医疗机构交流合作。”聂海介绍,已经推动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省人民医院在科室、专业等层面进行深度交流,积极对接省人民医院专科联盟,引入省人民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比如,在骨科方面,我们正在加强与省人民医院专家的业务交流”。


 建立业务交流机制后,省人民医院对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患者进行远程会诊已成常态。6月23日下午,在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廖天成的困惑得到了解决。通过视频连线,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张斌、麻醉科主任雷迁和廖天成交流了患者的病况,并提出了一些细化的诊断举措。在廖天成看来,远程会诊的方式也降低了患者的就医成本,“本地患者就近得到救治,也便于家属照顾,省去了患者一家从德阳到成都的往返交通费和住宿费”。


 “通过托管模式,实现省人民医院品牌的输入、技术的指导、管理的帮扶,促进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在医院管理、技术、服务上整体提升,不断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真正实现‘省医在德阳,德阳有省医’,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张德军说。


共建高水平医联体
医保异地结算让群众就医少跑路


 在谋划区域医疗机构发展路径中,成都以南的兄弟城市眉山“牵手”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如今,在距离成都中心城区一小时车程左右的眉山市,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眉山市妇女儿童医院已经进入运营阶段,这是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首家紧密型医联体单位,由华西管理团队入驻领办。在这种模式下,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通过品牌输出、资源下沉、科室结对帮扶等举措,提升眉山当地的医疗服务水平。


 “医疗技术、科研水平、教学能力、管理水平等均实现提升,惠及了眉山当地及周边城市的妇女儿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眉山市妇女儿童医院院长王晓琴列举了与眉山合作以来所取得的一些成绩。
 一个更大的发展愿景正在酝酿。“来自遂宁、自贡、内江、宜宾等地的就诊人数在持续增加,我们力争建成区域医疗中心。”王晓琴说。


 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中,加快社保医保服务同城化工作正在走深走实。以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该院已全面接入医保跨统筹地区异地就医门诊、住院、门诊特殊疾病费用联网直接结算,并在门诊单独开设异地就医门诊特殊疾病结算窗口,为市外参保患者提供便利。


 在成都都市圈范围内,医保异地结算的“惠及面”正在铺开。“我去年患病,在眉山治疗一段时间后转到省人民医院治疗,在成都就医之后,直接进行医保结算,非常方便。”眉山市居民刘国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