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在重症监护室外新设了10个胶囊舱。继推出“爱心厨房”和在医疗大厅里摆放钢琴之后,医院再次推出暖心之举,引发媒体聚焦。这里不仅有专业的医护团队,更有一系列充满温情的人文举措,为患者和家属们构筑起了一座爱与希望的港湾。
医疗大厅琴声悠扬
开诊之初,医院就在医疗大厅摆放了钢琴,成为医疗楼的“标配”。
春日午后,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C楼1楼响起悠扬的音乐声,原来是患者董女士在转角处弹钢琴。动听的旋律引来不少人驻足倾听,患者及家属们不由自主地围观、拍摄,甚至还有患者点歌。此时,坐在轮椅上的一位大爷被美妙的琴声吸引,请求她弹奏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音乐涤荡心灵,病友们彼此治愈,温暖人心。
医院工作人员得知董女士的善举后,特意为她献上鲜花,祝愿她早日康复。而董女士却将钢琴曲和鲜花献给了那些日夜守护着大家的医务工作者,传递着这份双向的温暖与敬意。
免费提供“爱心厨房”
每到中午时分,医院医疗楼内便会传来阵阵烟火气息。两间免费的“爱心厨房”里,洗菜声、炒菜声交织成一曲充满生活味道的乐章,炊烟袅袅,格外引人注目。
这个“爱心厨房”配备了厨具、电气设备、锅碗瓢盆、常用调料等,所有食材、器具均可以免费使用。在这里,有为患儿煲汤的母亲,有为病妻掌勺的丈夫,也有为住院奶奶第一次下厨的孙女……
遇上再大的困难也要吃饭,特别是住院病员,心里想的或许只是家里做的西红柿炒鸡蛋。一位从河南来陪母亲住院的女儿,因为没能亲手为病重的母亲做上一顿饭而留下了巨大的遗憾。她希望医院有一个“爱心厨房”,满足病人对熟悉味道的思念。她的心声被医院听见,于是,“爱心厨房”应运而生。
“儿子嘴馋,生病住院了想吃我做的西红柿炒鸡蛋。”王女士边说边展示了她卓越的刀工,“咚咚咚”,快速有力地切菜,鸡蛋加些许水在碗中被一根筷子迅速打散,鸡蛋爽口的秘诀就在于此。
此时炉火正旺,王女士熟练地颠勺,依次放入食材和调料……她不住感叹:“医生、护士技术都很精湛,我感受到医院无微不至的贴心服务,就连吃饭这种小事都替我们考虑到了,这家医院真是太好了。”
“爱心厨房”的工作人员穿梭在病人家属们中间,有时帮他们装盘,有时捧出半个切好的西瓜……直到灶台熄灭,水流停止,病人家属们拎着打包好的菜肴离去。如今,位于医疗楼B1层的爱心厨房,每天都会迎来100多位患者家属烹饪,成为传递爱与温暖的重要场所。
楼道里的“胶囊舱”
在医院的楼道上,有一些外观如冬日暖阳般的黄色“胶囊舱”,约2平方米的空间,被褥、照明、通风、消防、电源一应俱全。舱内配有灭火器和烟雾感应器,如果有人在舱内抽烟就会报警,独立的顶灯、镜前灯、换气扇人性化十足。控制面板上有电源插口和USB接口,患者家属只需拨打胶囊舱上的电话办理入住手续,用取电卡即可使用舱内设施;舱内的卫生由保洁员每日打扫,被褥枕套一日一换。
3位患者家属可以围坐在同一个胶囊舱内,身高1.85米的人在舱内坐直也没问题。由于重症监护室的特殊性,家属不能随床陪护,而患者的病情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因此一些患者家属24小时守候在重症监护室外,但是只能坐在椅子上小憩,甚至打地铺,家属承受着身心的煎熬,也休息不好。
基于此,医院在医疗楼的负二层设立了免费休息室,又针对不同患者的需求,设立了胶囊舱,24小时仅收50元成本,这就是设立胶囊舱的初衷。
黄色的胶囊舱似明媚的冬日暖阳,温暖了患者家属的心。“我家是外地的,母亲病情较重在这治疗,我一步也不敢离开,还好医院为我提供了休息的地方,虽然空间不大,但安全感、隐私性十足,功能很齐全。”患者家属刘女士如是说。
“心语墙”上的心路故事
“为了我爱和爱我的人,我也要努力地活下去,有尊严地活下去!坚强,坚强,再坚强!”
“你身体难受,我心里难过,为了我,你要快点康复啊!”
在医院的肿瘤病区,有一面特殊的“心语墙”,上面贴满了五颜六色的心形纸条,承载着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心声。这些质朴的文字,纸短情长。
在这里,每一个细节、每一项举措,都诠释着医学的人文关怀,让患者和家属在与病魔抗争的艰难旅程中,感受到生命的温度,也让这座医院成为爱与希望不断上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