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网红“甲亢哥”在成都同仁堂被中医师把脉的短视频,成了最近外网最魔幻的“文化碰撞”现场。这位本名小达伦·沃特金斯的直播狂人,因表情夸张、动作疯癫被中国网友调侃“像得了甲亢”,却在中医诊室里被一句“脉象平和,胃口不错”当场“正名”。话题#中医把脉称甲亢哥没有甲亢#登上热搜后,海外网友一边刷着“中医会算命?”,一边围观针灸如何让这位“亢奋达人”秒变“安静美男子”。
这场看似无厘头的直播,实则暗藏玄机。甲亢哥的中国行本是一场标准的“流量狂欢”——熊猫妆、折耳根挑战、火锅辣出表情包,皆是网红打卡的常规操作。但当他坐在中医馆里,任由银针扎入穴位、听医生用“阴阳调和”解释头痛缓解的原理时,直播间飘过的弹幕悄然从“哈哈哈”变成了“Respect TCM(致敬中医)”。镜头内外,一场关于“中国文化如何被世界主动拆封”的命题,悄然展开。
中医出海的“通关密码”
这几天,相信你的手机被这个美国黑人小伙刷屏了。“甲亢哥”的网名叫“iShowSpeed”,在国外有数千万粉丝,是个名副其实的全球顶流网红。因为同样是足球迷,所以小白在之前就了解过他,网上也有不少他在直播镜头前抽象整活的切片,节目效果几乎到了“每天一遍告别抑郁”的程度。2022年起,“甲亢哥”开始全球旅行,上个月底来到中国,于是有了开头的奇幻之旅,四川再次通过“甲亢哥”这个顶流窗口,又双叒让中医文化硬核出圈。
中医的国际化,向来不缺奇幻叙事。在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外国运动员排队体验拔罐针灸,称其为“东方魔法”;去年发售的游戏《黑神话:悟空》里,玩家采集紫芝、葛蕈等药草炼丹疗伤,让国外玩家纷纷搜索各类中草药;就连甲亢哥的针灸初体验,也被海外观众戏称为“赛博朋克针灸直播”。
但若止步于“Magic(魔法)”,中医便永远只是猎奇橱窗里的展品。真正的破局点,藏在“让世界主动理解”的细节里:在“甲亢哥”的直播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视频主角对中医文化的超强好奇心,还有一名女医生一直在旁用流利的英语将各种中医术语转述给这位国际友人,让整个把脉针灸体验非常“丝滑”。当传统文化不再端着架子讲大道理,转而用“共情”和“解决实际问题”说话,观众自然会放下偏见,凑近细看。
递上名片不如炒盘好菜
在近日举行的2025年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黑神话:悟空》的制作人冯骥作为演讲嘉宾说:“讲中国故事得像送礼物,得让人愿意拆包装。”他还在游戏发售前说,传统文化的输出不能仅靠生硬地传递,“游戏首先要好玩”,放在中医出海的话题上,也可以套用。
“甲亢哥”的案例,恰是这份“礼物”的完美示范:他用直播镜头撕掉中医“古老神秘”的标签,转而呈现“针灸缓解头痛”的功能性;他用“被辣哭”“被折耳根呛到”的“狼狈”模样,消解了文化传播的严肃感;就连保镖在镜头外偷吃火锅的细节,也让“中医体验”不再是刻板的教学片,而成了充满烟火气的“成都一日游Vlog”。反观《黑神话》,若没有将药草系统做成可观察、可采集的互动玩法,玩家又怎会主动研究紫芝的药用价值?
文化输出的最高境界,或许正是这种“不经意间的种草”。就像请客吃饭,不必非要摆满汉全席,一盘麻辣折耳根配盖碗茶,反而让人印象深刻。
让世界主动“把脉”中国
“甲亢哥”的直播,中医师的银针,甚至包括《黑神话:悟空》和《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全球出圈——这些看似不相干的元素,实则指向同一个逻辑:传统文化脱下长衫、换上便装,世界才愿意走近它、讨论它,最后爱上它。
中医出海的路,从来不止于“走出去”,更要“被接住”。下一次,或许是某位TikTok博主用艾灸治好了失眠,或许是某款元宇宙游戏里玩家排队体验虚拟把脉。但无论如何,请记得冯骥的忠告:送礼物的人,永远不能比收礼的人更着急。
毕竟,最好的文化传播,是在国际化的传播收官过后,让对方举着手机追问:“这个‘Magic’,我能试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