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疾病像人生中不期而遇的暴雨,但总有一把伞从身后悄悄撑开,稳稳托住了生命的重量。自今日起,本报将推出“医路有光”系列文章,为您讲述诊室里的春去秋来。医学或许永远无法成为完美的科学,但那些轻轻拭去的泪水,那些重复了千百遍的“别怕”,那些比药片更早抵达的掌心温度,都在证明:在对抗病痛的路上,没有人应该独自跋涉。
在生命的长河里,意外总是不期而至。某天,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接治了一位特殊患者——梁班长。在一次手榴弹投掷训练中,他不慎被炸伤,转瞬间,剧烈的疼痛如潮水般向他袭来。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在生命与时间赛跑的瞬间,急救车的警笛划破长空,院内急诊、ICU、显微外科的白衣团队用专业的双手构筑起生命屏障,以紧密的协作托起生命的希望。经过长达六个小时的救治,梁班长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的左眼视力严重受损,右手永久地失去了三根手指。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极其沉痛的打击,而对于立志报效国家的梁班长来说,这更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失落与难过。因为受伤的左眼再也无法精准地瞄准敌人,残缺的右手甚至无法敬一个标准的军礼。
梁班长在右手进行取足趾再造拇指的手术后,辗转来到了康复医学科。在这里,他遇到了一群以专业和爱心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康复医学科的医技护团队凭借着精湛的医术,迅速为他制定了科学的康复治疗方案。护理团队更是对梁班长关怀备至,从日常生活的精心照护到情绪低落时的心理疏导,她们用温暖的双手和细腻的情感,逐渐融化了他内心深处的坚冰,让梁班长的脸上终于绽放出久违的笑容。
接受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在梁班长住院期间的每一个清晨,责任护士都会轻柔地推开房门,问候一声:“早上好。昨晚休息得怎么样?”同时,评估他手部功能的恢复情况。当他因疼痛而辗转反侧时,医护团队们鼓励他克服恐惧,勇敢地迈出康复的每一步,他们就像梁班长身边最贴心的家人,用无私的爱驱散了他心中的阴霾。
然而,在每日的朝夕相处中,大家逐渐注意到梁班长总是将受伤的右手藏在病号服的口袋中,这一细节引起了责任护士的特别关注——显然,梁班长尚未完全克服心理障碍,真正接受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鉴于此,康复团队为梁班长量身定制了“5E康复护理模式”,帮助梁班长克服内心的最后一道障碍。该模式包括教育(Education)、鼓励(Encourage)、运动(Exercise)、工作(Employment)和评估(Evaluation)五个方面,以此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护理组制定每日康复计划表,准备了多种练习指力的暖心小器具,指导他进行手指功能训练,耐心督促梁班长定时康复。他们还巧妙设计了“阅读+手指复健”任务,结合梁班长对军事书籍的热爱,鼓励他在阅读后完成指定练习。此外,鼓励他用残存手指书写每日康复日志,将机械的康复训练转化为充满使命感的行动。
从沉默到释怀的转变
考虑到梁班长依然向往之前的生活,护士将他的病房融入了军营元素,张贴了鼓舞人心的标语和康复剪影。在他生日之际,护士长特别准备了热气腾腾的长寿面、亲手制作的生日贺卡,以及为他准备的书籍。不仅如此,医院还组织了住院军人参与“军歌嘹亮”才艺展示活动,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兵分享他们的战斗故事,希望通过战友的陪伴与军营氛围的感染,让他逐渐打开心扉,重燃斗志。
某个清晨,责任护士如往常一般推开病房的门,眼前呈现的是一幕温馨的场景:梁班长正用左手艰难却专注地叠着军被,不放过任何一处边角。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斑驳的光影在他面颊上轻轻晃动,一切静谧而美好。看到这一幕,责任护士心中泛起一丝欣慰。为了让梁班长意识到自身价值,责任护士轻声询问他是否愿意教授自己如何叠军被。梁班长听后,惊讶地反问:“我——可以吗?”“当然可以。”责任护士的回答透露出肯定。
于是,在晨光的映照下,梁班长用左手努力展示叠军被的技巧。过程并不顺利,棉被不时挣脱束缚,他不得不借助修复后的右手抵住被角。当最后一道折痕整理完毕,一个方正的“豆腐块”呈现在眼前时,他的脸上已满是汗珠。梁班长不禁感叹:“出乎意料,即便右手有残缺,我也能够叠出如此标准的军被!”
在康复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的悉心治疗和护理下,梁班长的状况逐渐改善,创伤部位慢慢愈合,受损的神经也在逐步恢复功能。从最初的无法动弹,到后来能够缓慢地活动手指,每一个阶段的进步对他来说都是激动人心的时刻。
人文之光的终极意义
出院前,梁班长用三根手指洋洋洒洒地写下一封感谢信。他感慨万千地说道:“我曾经以为军旅生涯就此终结,甚至失去了作为军人的尊严。但在这里,我不仅恢复了身体功能,更重新找回了作为战士的魂。”他的康复历程印证了医疗技术能够修复身体,而人文关怀则能治愈心灵。
当护理团队以“战友”而非“医者”的身份走近患者,当康复计划融入个体兴趣与情感需求,枯燥的康复训练便能转化为充满意义的旅程。这种“强身护心”的模式,不仅提升了治疗效果,更让康 复医学成为患者从创伤走向新生的“心灵港湾”。
“三指战士”的故事只是众多感人瞬间的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医学的终极意义不仅在于治愈疾病,更在于以人文之光,照亮每一个渴望获得重生的灵魂。康复之路道阻且长,但我们依然需要坚守专业与温度,践行“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为每个坚韧不拔的生命送上最特别的“进步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