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2版(2025年04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什邡市中医医院打破传统医疗服务界限
延续护理 温暖患者康复路
□张钰 本报记者 王丹

       在医院,有人在等待治疗,有人在接受治疗,也有人治疗完毕在办理出院手续。每个来住院的患者都会经历这个循环:等待——治疗——出院。那出院以后整个治疗就算结束了吗?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是的。但对于还有医疗需要的患者,什邡市中医医院提供定期随访、健康教育指导、上门术后换药护理服务等延续性护理。

       肾病科的“管道修理工”

       廖婆婆是一名因既往脑梗死导致右侧肢体瘫痪、长期卧床后全身肌肉萎缩且无法言语的糖尿病患者。由于瘫痪在床无法自主进食,她不得不带上胃管和尿管。长期留置胃管和尿管可能因堵塞、移位或感染等并发症而再次入院治疗。常规带管需要每半月进行一次管道更换,但患者家人无法频繁搬运患者。于是,肾病科护理团队提供了上门护理服务,极大减轻了患者家庭的负担。

       近一年来,肾病科护理人员持续利用下夜班时间上门为廖婆婆进行管道护理。每一次上门服务,护士都会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确保所需的器材和药品都齐全,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为患者进行操作。她们上门时带着微笑与细心,离开时给予患者安心与贴心。

       廖婆婆家属表示:“感谢你们的上门服务,让我们避免了搬运病人到医院的麻烦,还教会我们很多家庭护理的知识,节约了医疗费用和我们的时间。”于是,他们手写了一封蕴含真挚感情的感谢信,送给了肾病科的医护人员。

       外科的“上门换药师”

       一位患者患有帕金森综合征20年,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之前因右侧腹股沟斜疝嵌顿而到什邡市中医医院外科治疗,入院后被发现身上有多处压力性损伤。在医院外科做了疝气手术后,患者顺利出院,但因压疮问题需定期换药护理。考虑到患者高龄,行动不便,往返医院存在诸多困难,于是科室护士长带领骨干护士携带专业的护理设备和药品,前往患者家中开展上门延续护理服务。

       在患者家中,护士针对疝气术后恢复情况进行了细致检查,并给予了专业的康复建议,叮嘱患者在饮食、活动等方面的注意事项,还为患者更换了压疮敷料。操作过程中,护士一边熟练地进行换药操作,一边耐心地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压疮护理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包括如何正确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等。

     “医院能想到上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真是太贴心了。老人行动不方便,去医院一趟太折腾,现在你们上门来,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而且你们讲解得这么详细,我们自己护理也更有信心了。”家属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