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的门诊大厅,一场静悄悄的变革正在发生。候诊区,患者从容地操作手机,完成病情预判;诊室内,医生与患者深入交流的同时,AI系统已同步生成病历。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诊疗全流程,打造出“效率革命”与“温度服务”并重的智慧医疗新范式,为破解“看病难”问题提供了创新样本。
“AI不是替代医生,而是让医生更高效。”门诊部主任罗毓萍看着AI快速生成的病历感慨道。引入智能病历生成系统后,患者从挂号到就诊的平均时长缩短了15 ,结合预问诊系统,医生的日均接诊效率预计可提升25 。
这些显著的变化背后,是AI技术对传统医疗流程的重构——预问诊系统如同“智能导诊员”,提前完成了60 ~70 的病史梳理;语音病历系统则化身“隐形助手”,将医生从繁琐的文书工作中解放出来。“现在我能更专注地观察患者体征,思考治疗方案,这才是医疗的核心价值。”罗毓萍说。AI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效率,更让医生回归到医疗的本质:专注于诊断与治疗。
“第一次感受到看病也能这么顺畅!”带着母亲复诊的张先生指着手机上的AI交互界面赞叹不已。该系统通过智能引导式问答,将复杂的医学表述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对话,帮助患者精准描述症状。候诊期间,AI推送的个性化健康指导更让患者感受到“未诊先护”的关怀。这种“有准备的诊疗”模式,正在重新定义医患关系,让就医体验更加温暖和人性化。 (胡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