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5年04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华西医院承办国际培训项目
8个国家20名外科医生 学习交流肝脏微创技术

       本报讯(记者 冯若冰)3月30日,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四川省医学科技创新研究会共同承办的“一带一路”国家肝脏微创技术培训项目在成都启动。来自匈牙利、马来西亚、泰国、埃及、智利等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20名肝胆胰外科医生齐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将进行为期三周的培训交流。

       培训期间,知名专家将围绕肝胆胰外科诊治现状和前沿进展、临床实践进行专题讲座,旨在为大家带来新思路、新启发、新收获,共同推进肝胆胰外科诊疗水平的提高。

       埃及亚历山大大学医学部肝胆胰外科主任Ahemd Elgendi教授今年已经是第三次来到成都参加培训。前几次,他将中国的技术和设备带回埃及,成功开展了埃及首例荧光腹腔镜肝切除手术。“微创手术除了腹腔镜,还有机器人,我这次将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希望回到埃及后能开展第一台机器人肝癌切除手术。”他说。

       有熟面孔,也有新面孔。智利圣地亚哥天主教大学肝胆胰外科主任Fawaz教授经历3次转机、38个小时的飞行抵达成都,他对培训交流充满期待:“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除了想学习微创技术,将其运用到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上,也希望以此为开端,扩大智利与中国医疗机构在其他医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项目负责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吴泓表示,此次培训在分享我国微创外科技术和实践经验的同时,也将加强我国微创外科研究成果的国际化交流与推广,有助于实现技术、成果、产品、服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参与培训的20名外国医生均为当地医院的学科带头人,能够更好地影响当地骨干医生,进而影响一个地区的外科理念和治疗方式。”吴泓介绍,本次培训还邀请了6位来自新加坡、日本、韩国、英国、意大利的国际知名专家进行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