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动态心电图已经是一种普及率很高的检测手段,非专科医师及非医务工作者也可自行解读一二。但是,有些不起眼的角落,可能连专科医师也未引起重视,那就是——心率变异性分析(HRV)。
心率随着人体的需求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以保证正常的血流供给,这个过程受神经、体液等调节。其中,自主神经(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功能的稳定在整个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主神经功能的检测手段之一就是心率变异性分析,现在的动态心电图基本都可以自动计算并报告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
心率变异性分析主要有两种方法:时域分析法和频域分析法。
HRV时域分析法
HRV时域分析法是通过整理分析窦性RR间期来计算某段时间内的平均RR间期、最长与最短RR间期差值或比值、RR间期标准差等值。临床上主要运用以下几个指标:
SDNN:24小时内所有正常窦性心搏的间期的标准差,正常参考值为(141±39)ms,大于100ms为正常,小于50ms为异常。此方式要先计算出所有RR的均值,再计算每个RR间期与均值差的平方和,再开平方根。其主要反映24小时内自主神经的整体功能,异常代表自主神经功能平衡性受损,但并不能直接说明患者的交感神经或者迷走神经功能受损。
三角指数:以1/128s为时间间隔,统计每个间隔内NN间期的数量绘制直方图,以最多的NN间期数量除以总的NN间期数量为三角指数,正常值为(27±15)ms。其与SDNN相比相关性高但更稳定。反映的是自主神经的总体功能,三角指数较大代表自主神经功能良好,降低代表自主神经功能受损。
SDANN:24小时每5分钟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正常参考值为(127±35)ms,异常分界点为40ms。其与SDNN的区别在于,将24小时内的窦性心搏切分为数个5分钟,以5分钟的RR间期均值为基础单位来计算标准差,这样减少了短时间内心率波动过大对整体的影响,结果更稳定,反映的是更长时间段内交感神经对心率的缓慢调节,比如昼夜节律、体力活动等。
SDNNindex:每5分钟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正常参考值为(81±24)ms,异常分界点为20ms。与SDANN计算方式不同,SDNNindex先将24小时切分为数个5分钟,先计算每个5分钟内RR间期的标准差,再将数个标准差求均值,它反映了更短时间内心率的变异性,代表了迷走神经的快速调节能力,比如呼吸的影响。
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正常参考值为(27±12)ms。先计算所有相邻RR间期的差值的平方,取均值后再开平方根。这里取差值的平方是为了消除负数对整个结果的影响。与SDNNindex相比,这种计算方式更关注更短期内心率的波动,其反映的是迷走神经的快速调节,其值升高代表迷走神经张力较高,其值降低代表迷走神经张力减低。
pNN50:相邻RR间期相差≥50ms的个数占该时间总窦性心搏数的百分比,正常参考值为(16.7±12.3) 。其与rMSSD强相关,同样代表了超短时程内迷走神经的快速调节功能。
因此,通过采取24小时总的RR间期值后,通过不同的计算方式,可以获得不同的数值,以此反映自主神经总体平衡性以及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在长、短时间内的大致兴奋性,来评估不同疾病的自主神经功能。虽然它的计算方式简单,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它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低,做不到更细致的功能评估,所以常常将时域法与频域法相结合。
HRV频域分析法
HRV频域分析法是将心率变化信号通过特殊计算分解为不同频率、不同振幅的正弦曲线之和,得到HRV的频谱。横坐标为频率(单位Hz),纵坐标为功率谱密度(单位ms2/Hz)。正常人在基础状态下频率在0~0.4Hz。而心率变异性分析的临床意义,主要有: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猝死风险、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脏猝死风险、监测和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等。临床使用时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分析。(四川省骨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