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3版(2025年03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读懂体检报告 抓住健康预警信号
□黄欢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众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也在不断提升,定期体检成了崇尚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种必备手段,全面体检也为人们的健康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但老百姓们看着体检报告上的各类建议和忽上忽下的指标总是一头雾水,甚至有人产生了“不检查就没病”“这病就是到医院检查才得的”的荒谬结论。这里就帮大家简单地解读一些基础的体检指标,做到有的放矢,再次面对检查报告时沉着不慌张。

       基础检查项目解读

       一般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BMI指数等一些常规项目。

       为了保障国人的健康,在2025年的两会期间,专家提出了“体重管理年”这个概念,随着“国家队”的入场,越来越多人对BMI有了更多的认识。

       BMI(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2(m2),它的正常范围是18.5-23.9,≥24为超重,≥28则表示肥胖,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因素。一旦超过这个临界点,“迈开腿、管住嘴”可就不是纸上谈兵了,做好体重管理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

       高血压是不能忽视的心血管疾病,很多早期患者就是在健康体检中发现的,很多原发性高血压早期无症状、发病隐匿、危害性大。一旦血压≥140/90mmHg即可判定为高血压,当超过这个警戒线那就要及时关注心脏及血管健康。

       科室检查:包括内科、外科、妇科、眼科、五官科等一些科室的相关检查。

       医生通过问诊和查体筛查早期病变,如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等,能够及时检查出早期病变。

       女性妇科检查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随着年龄的上升,各类妇科疾病和肿瘤发病率呈几何级数上升,特别是起病隐匿的卵巢肿瘤、堪称女性杀手的乳腺癌等多数是在妇科常规检查时发现的。妇科常规检查通过阴道分泌物实时监测妇科内环境,有无霉菌、滴虫等问题;TCT检查近年来成为妇科体检的常规项目,在宫颈癌的早期发现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上皮细胞病变应该警惕宫颈癌的发生。近几年的热门项目HPV随着相关疫苗的火热接种也常被安排在常规检查中,高危型阳性(如HPV16/18)与宫颈癌相关,需结合TCT结果判断。

       化验检查关键指标

       血常规: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常规项目。白细胞(WBC)升高可能提示感染、炎症或白血病,下降则提示可能有免疫低下或病毒感染发生;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下降提示贫血,需排查缺铁、慢性疾病或失血原因,升高则表示可能有脱水或血液浓缩的情况;血小板(PLT)升高可能提示炎症或骨髓疾病,下降需警惕出血倾向或免疫性疾病。

       尿常规:蛋白质呈阳性提示可能发生肾炎或肾损伤;红细胞/白细胞增多可能是发生了尿路感染或结石;尿糖阳性需排查糖尿病或肾小管疾病。

       生化检查:血脂总胆固醇增加,提示有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低密度脂蛋白(LDL-C)应保持低位水准,需控制在<3.4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C)应保持较高水平,<1.0mmol/L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肝功能:ALT/AST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常见于肝炎、脂肪肝;总胆红素升高可能提示黄疸或胆道梗阻。

       肾功能:尿酸(UA)升高可能诱发痛风或肾衰,肌酐(Cr)升高提示肾功能下降。

       血糖:空腹血糖≥7.0mmol/L需警惕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反映近2~3个月血糖水平。

       肿瘤标志物:在这个充满“科技和狠活”的时代里,肿瘤标志物是体检项目中的重头戏。甲胎蛋白(AFP)升高需排查肝癌或生殖腺肿瘤;癌胚抗原(CEA)升高可能与结直肠癌、肺癌相关;CA125升高需警惕卵巢癌,但也可能见于炎症;PSA(男性)升高需排查前列腺癌,但良性增生也可能导致升高。

       物理检查异常解读

       心电图(ECG):常见的包括窦性心动过速、ST改变、传导阻滞等。ST-T改变,可能提示心肌缺血,需结合症状判断;传导阻滞,可能因心脏病变或药物影响,需进一步评估。

       B超:往往在看到B超报告显示有各类回声区就搞得人心惶惶,看懂各类回声区代表的意义是关键。无回声,可能为囊肿或卵泡;低回声,可能为结节或肌瘤。

       影像学:包括X线摄片、CT检查、MRI等。通过对扫描区域内器官组织的具体情况和表现的解读,描写病变部位、大小、范围、密度等。报告中描述为“可见斑片状阴影,边缘模糊,按肺叶肺段分布”,则提示可能为肺炎;支气管“呈柱状扩张,管壁不规则,毛糙,形似串珠样”,提示可能为支气管扩张;肺内可见斑片状高密度阴影,边缘模糊,形态不规则,见多发小空洞等描述则提示可能为肺结核。

       当患者拿到报告单后,报告单描述有“高密度阴影、结节、肿块,边缘模糊斑片影,不规则、扩张或狭窄”等词汇,建议尽快就医,进一步明确诊断。

       体检报告中的医学术语

       阳性发现:需特别关注的异常指标。

       随访:定期复查,观察指标变化。

       复查:短期内重复检查以对比结果。

       进一步检查:需通过胃肠镜、PET-CT等更高一级的医学手段检查明确病变性质。

       健康建议

       异常指标处理:轻度异常,调整饮食、增加运动,1~3个月后复查;明显异常,及时就诊,结合症状和其他检查明确诊断,并根据医嘱尽早干预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高脂血症者应低脂饮食,减少饱和脂肪摄入;尿酸高者应避免海鲜、内脏,多饮水。

       由于个体差异会造成偏差,体检报告需结合个人症状、病史综合解读。若对结果有疑问,应该及时尽早到相关专业机构或专业医生咨询后进行进一步分析诊断,做到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输液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