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9版(2025年03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防治近视 绕开这些“坑”

       随着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不断攀升,家长对近视防治越来越重视。眼科医生表示,防治近视,家长要注意远离这些误区。

       误区一:通过针灸、按摩等,可以治愈近视

       近视只能控制,不能治愈。“通过针灸、按摩等方式可以治愈近视”这类说法,目前没有科学依据。

       近视是不可逆的,一旦近视,只能控制近视加深的速度。近视的孩子眼轴(眼球的前后径)增长是不可逆的,就如同青少年身高只能长高不可能变矮是一样的道理。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有科学的近视防控意识,不要错过最佳近视控制年龄。

       误区二:近视不用管,长大后可做手术解决

       近视度数超过600度就属于高度近视,如果超过1000度,则为超高度近视。青少年近视是不可逆的,如果不进行早期控制干预,近视度数增长到高度近视,容易引起眼底病理性变化,视网膜裂孔、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脱落等风险增加,致盲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加,这些都不是近视激光手术能解决的。

       而且,近视激光手术也不是适合每个人,要根据个人的角膜厚度、近视度数、眼底情况、眼表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判断是否适合手术治疗。

       误区三:孩子若是假性近视,会自行消失

       假性近视是由孩子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导致的睫状肌痉挛引起的。在儿童青少年进行验光检查前要常规散瞳,散瞳后会解除睫状肌痉挛,假性近视自然就消失了。但是如果用眼疲劳依然存在,那么假性近视也可能会再次出现。要是眼睛长期持续地疲劳,那么假性近视也可能变成真性近视。

       所以,别等着假性近视自行消失,一定要去干预,纠正孩子不好的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多让孩子在运动中锻炼眼睛,从而增强眼睛的抗疲劳能力。

       误区四:不给孩子玩手机,孩子就不会近视了

       现实中有的孩子一直看手机,但视力很好;也有不怎么玩手机,却早早就近视的。这是因为:孩子近视,并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先天遗传、后天的用眼习惯、坐姿习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户外活动时间等,都可能导致孩子近视。所以,别一近视就认为是手机的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近视是世界难题,防控近视要始终牢记以下几点:第一,做好预防:科学合理用眼,增加户外运动,保证每天2个小时的户外时间;第二,及时就医:一旦出现看不清、眯眼等行为要及时就医,遵从医嘱,科学防控,预防高度近视发生;第三,定期检查:如果已经成为高度近视,要定期到医院检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本版文字综合自《钱江晚报》、江苏新闻微信公众号等 图/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