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小朋友说话总像含着半块饼干?比如:喝duǐduǐ(喝水水)、小肚几(小兔子)、嘚嘚(哥哥)……大家刚听到时可能觉得萌萌哒,但再仔细一听,可能会忍不住问:孩子在说什么?怎么听不明白?这可不是简单的“卖萌”,很可能是功能性构音障碍在作祟。
驻马店市中医院儿童保健康复科主任林丛表示,如果孩子平时说话总是不清楚、不流畅,有点一字一顿,语调也感觉比较单一,那么就很有可能存在功能性构音障碍的问题。
什么是功能性构音障碍
小朋友的发音系统,就像一个交响乐团:嘴唇是小提琴手,灵活地控制着音节的起始和结束;舌头是钢琴家,精准地弹奏出不同的音符;声带则是管乐组,为声音提供丰富的音色和响度。每一个部分都协同工作,才能奏出美妙的“语言乐章”。而功能性构音障碍,是指发音器官结构和功能均正常,但说话时总是出现“错误音符”。
这种障碍多见于学龄前儿童。据统计,5~6岁儿童的发病率约为8 ,相当于每个班都有2~3个小朋友可能患有功能性构音障碍。其中,男孩的发生率是女孩的1.5倍,且大约75 的功能性构音障碍找不到明确病因。面对这样的情况,许多家长可能会心存侥幸,认为孩子的发音问题长大后自然会消失,或者担心孩子的智力受到影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比如: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发音问题,长大了就会自动消失”,事实上,6岁后功能性构音障碍的自我修正率不足15 。还有的家长认为“‘口齿不清’就等于智力有问题”,事实上多数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智力完全正常,他们只是需要发音导航。
功能性构音障碍的主要症状
家长自查清单,看看你家娃娃说话是否这样?
一、发错音。如:哥哥(gēgē)说成得得(dēdē),泼(pō)水读成拨(bō)水。像发音气流的错误,送气音和不送气音就是经常混淆的例子:如b与p、d与t、g与k、j与q、x与zh、ch、sh。还有构音位置的错误,如上面的b与g、t与k,就是舌根音与舌尖音的混淆。
二、歪曲。不能清晰正确表达词汇或句子,发音听起来与正确的语音偏差较大,如把“z、c、s”发得既不像平舌音,也不像翘舌音。
三、省略。如:来(lái)了读成爱(ài)了。
四、赘加。如:干(gān)净读成关(guān)净。
五、发声困难,音调、语速异常。越长的句子越像摩斯密码,大人听不懂孩子在说什么。
家庭训练助孩子克服发音难题
可以让孩子通过吹泡泡练习爆破音,用吸管喝水训练舌尖力量,从而增强口腔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
家长也可以在家与孩子一起进行发音练习,例如“你说我猜”等游戏,引导孩子模仿正确的发音,让学习过程更有趣。
同时,用视频记录孩子从“火星语”到“地球话”的成长历程,观察孩子的发音进步。
当孩子说“妈妈我要喝duǐduǐ”时,不要急于纠正,而是可以笑着回应:“宝贝是想喝‘水水’,对吗?”这种耐心的引导比直接纠正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也是最好的语言矫正方式。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错误的示范可能会强化孩子的错误发音模式。因此,家长要始终保持正确的发音,通过反复的正确示范来帮助孩子逐步纠正错误,形成正确的发音习惯。
医生提醒,构音不清晰会影响学龄前儿童的沟通交流,进而影响儿童的心理发育,使儿童更容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如注意力缺陷、社会适应障碍等。3.5~6岁是治疗功能性构音障碍的黄金期,对儿童的功能性构音障碍应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尽早进行干预,从而减少构音错误带来的其他负面影响。
知识链接
语言清晰度小测试
如果家长朋友们担心孩子可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可以在家里给孩子做一个简单的语言清晰度小测试。
测试词组第一组:
香蕉、草莓、踢球、轮船、毛巾、牙齿、星星、手机、杯子、土豆、酸奶、鸭子、汽车、茄子、气球、画画、树叶、跳舞、电脑、书包、自行车、拖地、筷子、月亮。
测试词组第二组:
梨子、打球、蛋糕、椅子、窗户、月亮、写字、电视、男孩、蓝色、盘子、蜜蜂、喝水、看书、火车、大象、种花、铅笔、唱歌、照相机、抹布、擦黑板、扫地、牙刷、勺子。
如果孩子读这些词组时,大部分内容你都听不明白或者需要靠猜,那就要赶紧带孩子去医院做专业评估啦。(综合华西医生微信公众号、驻马店广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