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新鲜椰子要卖十几块钱,大约三颗椰子才凑一升椰子水。但市面上却有一堆9.9元一升装的椰青水,有消费者吐槽喝出了一股“糖精味”“玉米须味”,也有消费者在购买了多品牌椰子水后,对口感和保质期表示怀疑,猜测低价椰子水是“科技与狠活”。椰青水到底能不能喝?是纯天然还是“科技水”?
关于市场上椰青水的问题,央视新闻“央视主播说三农”栏目作了报道。
这两年,受到气候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产区的椰子价格上涨。2024年,泰国遭遇高温天气,椰子减产导致新鲜椰青价格上升,终端零售价从9.9元涨至16.9元,而标注为产自泰国的椰子水却并未随之涨价。一些厂家为了把价格打下来,标注泰国进口椰子水采用的原料并非来自单一产地,而是采用了印尼、越南等产地较便宜的椰子,甚至将原本可能作为废料的椰子利用起来。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但包装上标注“泰国原装进口”却不用泰国椰子的做法,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消费者质疑的“糖精味”在配料表里不显示,是因为难以鉴别添加物和椰子水本身的成分存在一定关联。因为椰子水中本身就含有天然糖,加入一定的果糖调味,不仅难以品尝出来,甚至难以检测。而消费者质疑的“玉米须味”主要是因为常温椰子水采用的是超高温瞬时灭菌工艺,高温可能导致椰子水中原本含有的还原糖与含硫氨基酸发生反应,产生类似“玉米须”的气味。但这种味道并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椰子水目前无独立的国家标准,这也是相关产品配料表存在争议、椰子水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据了解,部分果汁产品执行GB/T 31121《果蔬汁类及其饮料》作为参考标准,但该标准主要针对果汁类产品,指标对果蔬汁的可溶性固形物、酸度、糖度等理化指标有明确要求,对椰子水的理化指标(如钾、钠含量)和加工工艺的适用性有限。(据央视新闻、《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