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呼吁全社会管好“腰围”、管理体重。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向公众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 ,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 。
四川人饮食“重油重盐”,长期摄入有何影响?如何调整饮食结构?健康减肥该怎么吃?肥胖人群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减肥方式?此前,国家版健康减肥食谱发出后,受到广泛关注。结合四川特殊的饮食习惯以及大众关注的有关体重管理的热点问题,3月12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陈亿教授、临床营养科饶志勇教授、内分泌代谢科李舍予教授、骨科马俊副教授为记者进行了科学讲解。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
李舍予表示,中国传统的超重判断标准采用BMI(身体质量指数),数值超过28可诊断为肥胖,24~28为超重,24以下为正常。然而,BMI也存在局限性,因为它未区分肌肉含量和脂肪含量。比如健身者肌肉多,体重较大,但这并不是需要担心的“肥胖”。需要担心的是过多的脂肪,尤其是内脏脂肪。
“总体来说,脂肪过度、不正常堆积是判断肥胖最核心的概念。”李舍予告诉记者,内脏脂肪过度堆积会影响心脏、代谢系统,还会累及骨关节。“体重增加,负重增大,腰和膝盖难以承受。好比正常走路没问题,但要是走到哪里都背着10公斤的麻袋,膝盖肯定受不了。”他说,肥胖还会引起不同类型的肿瘤,最常见的就是食道癌,直肠肿瘤也可能与吃过多的红肉有密切关系。此外,中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下降,与肥胖也有关系。对于老年女性来说,腹部脂肪过多导致腹内压力增大,会增加患张力性尿失禁的风险,继而影响生活状态和信心。
肥胖有没有地域性
李舍予介绍,根据中疾控的调查,我国肥胖人口总体呈现北多南少的趋势。“京津冀地区及相邻的河南、山东等地堪称肥胖的‘重灾区’,这和当地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广东、广西、海南的肥胖人群相对较少。”
“包括四川在内的一些南方地区,虽然整体肥胖比例基数不高,但其增长速度却位居全国前列。”李舍予说,近年来,四川的城镇化率上升,经济条件改善,生活方式转变,大量人群从田野、工厂来到办公室,体力消耗减少,但长期、大量摄入碳水化合物的习惯没有变化,因而出现肥胖增速较快的现象。
重油重盐是川菜的特点之一,也是导致四川人肥胖的因素之一。针对这一饮食习惯,饶志勇告诉记者,川菜虽美味但重油,长期食用会导致能量摄入过多,引发肥胖。以火锅为例,不仅锅底含油量大,常见的60毫升油碟也远超每日30毫升的用油建议量。
重油重盐是川菜的特点之一,也是导致四川人肥胖的因素之一。针对四川人的饮食习惯,饶志勇认为要逐步调整饮食结构。他建议:“首先是减少盐的摄入量,比如从每日10克减至5克,同时利用食物本味提升菜品味道;减少油的摄入量,可根据家庭用餐人数规划每月用油量,也可改变烹调方式,减少油炸、爆炒,多用煮、蒸、烩、拌的方式来控制油的摄入。对于肥肉,其油含量高,建议肥胖人群不要吃。”
哪些患者需要做减重手术
陈亿介绍,减重手术有两种比较经典的术式。第一种是袖状胃切除术,通过缩小胃的一部分,改善肥胖和代谢疾病状况;第二种是胃转流手术,主要针对一些糖尿病较为严重的患者,从而达到缓解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的目的。
对于适用人群,陈亿表示:“一般来说,中重度肥胖患者才考虑实施减重手术。如果BMI大于32.5且合并代谢综合征,或是BMI大于37.5,都可以考虑手术。这类人群通过手术能明显获益。”他坦言,减重手术效果显著,反弹和复胖概率较小,还能缓解多种代谢综合征。
网红减肥方法靠谱不
对于司美格鲁肽等“网红”减肥药,李舍予和陈亿告诉记者,这是很好的减肥工具,可以有效控制食欲,达到减重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减肥药物之前一定要深思熟虑。它归根结底是降低食欲,单纯依靠饮食控制体重而不配合运动,不仅容易反弹,还会同时减掉肌肉,后者的损失又需要大量的运动才能弥补。
饶志勇介绍,减肥的重点在于减少能量摄入。网上流行的轻断食、纯素食、不吃晚饭等方法,虽然会降低总能量摄入,但可能导致营养失衡,随之而来的报复性饮食反而会增加体重。“建议保持三餐规律,控制每餐进食量,确保总能量不超标,以满足减重需求。过度节食,比如一天只吃几个水果、一点蔬菜,会引发严重的营养问题,许多病人就因这种方式出现微量元素缺乏、掉头发等现象,不建议采用这类极端方法。”饶志勇说。
“管住嘴”比“迈开腿”更重要
马俊是一名粉丝过百万的“大V”,常常在网络中分享减肥的方法。他用自身的减肥经历现身说法:“世界上并无统一方法让所有人都能减重,每个人所处的环境、身体素质、基础代谢率都有所不同,但有几个基本原则。”马俊说,长胖是因为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所以需要让消耗的能量增加、摄入的能量减少。他认为,“管住嘴”比“迈开腿”更重要,“如果管不住嘴,运动得多,那么你可能会变成一个强壮的胖子。”
马俊介绍,首先要减少甜食的摄入,既要控制“看得见”的甜,也要控制“看不见”的甜,比如米面。其次要减少高能量摄入,避免过量摄入精细加工后的“血糖炸弹”。三是在烹饪过程中,避免重油重盐。四是加强锻炼,“管住嘴,迈开腿”,通过运动实现科学减重。他特别提到,如今农业科技的发展让水果的甜度增加,而水果所含的果糖也会直接变成脂肪导致肥胖。
此外,马俊鼓励大家多做运动。有运动习惯的人,即使是坐着不动时,其能量消耗都比没有运动习惯的人的基础代谢率高。在运动时,肥胖人群需要注意避免一开始就做高强度的运动,建议从慢走、骑自行车、游泳等较为温和的运动开始,逐步增加肌肉和关节的稳定性后,再去做一些高强度运动。
对于办公室久坐的人群,他建议因地制宜做俯卧撑、伸膝抬腿、举哑铃等运动,这些动作随时可以进行,有助于改善身材和健康状况,而不是“一说运动就是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