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5年03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首场“代表通道”开启,来自马尔康的格西王姆代表作了现场分享
履职这三年 最关心基层养老服务

    “2025年是我作为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第三年。在这三年里,我最关心的是基层养老服务问题。”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开启,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老年养护院院长格西王姆,现场分享了她16年来从事基层养老服务工作的经历。

     “我的成长经历让我立志回报社会。”谈及为何会选择这份职业,格西王姆说,6岁时,因为一场泥石流,她失去了阿爸阿妈,是在姑姑的抚养与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长大成人的。18岁那年,恰逢马尔康市敬老院成立,她应聘成为护理员。“当时有很多人都不理解,认为18岁的小姑娘能有什么耐心,怎能照顾好老人的吃喝拉撒?还有人说,做点什么不好,照顾老人又脏又累……”但格西王姆觉得,她没有父母,这些老人没有子女,照顾他们就像守护小时候的自己一样,“我有信心和能力照顾好他们!”

       刚开始工作时,格西王姆遇到了不少困难。“给老人洗澡就是个难题,老人不愿意,我也有些不好意思。”格西王姆回忆道,“我想了个办法,拿出自己的裙子让老人穿上,就这样为老人洗了第一次澡。一次、两次、三次……次数多了,老人感受到了我的诚意,我也越干越顺手、顺心。”

       如今,格西王姆已成为养老照护的“多面手”。“每天我都过得忙碌又充实,查房、给老人整理床铺、喂老人吃饭、给老人洗澡……十几年过去了,我现在能通下水道、换灯泡、做手工,等等,用我们四川话讲,那就是‘样样得行’。”格西王姆笑着说。

       2019年敬老院实施“公建民营”改革,格西王姆被聘为院长。去年,敬老院搬到现在的新址,公益性敬老院也升级成为兼具社会养老功能的养护院。“我们还与阿坝州藏医院联合开设门诊,老人们不出院就可以享受到医疗服务。”格西王姆表示,“为提高照护技能,我找来专业书籍,在网上搜集实操视频,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不熟就练。日子久了,为老人翻身、喂食、拍背我都总结出了技巧,并取得了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还带着院里的护理员一道学习提高。”

       在格西王姆带领下,老年养护院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为老年人设置了绘画课、手工课,一起演舞台剧、集体过生日,还帮三对老人补办了婚礼。”她自豪地说,“当老人披着白色头纱,身着民族服饰,拿着补办的结婚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时,我觉得一切都值了。”

     “今年还有件开心的事儿,院里来了两位学养老服务与管理的大学生,我们的护理队伍更专业了。”格西王姆现场分享。

       履职这三年,她最关心的是基层养老服务问题,先后提出关于加强对养老护理人员的社会关注、引入社会组织和家政等社会力量、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等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将在本职岗位上,用我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为更多老人带去幸福与安宁。”格西王姆最后说。

     “走‘代表通道’时,我回顾了自己和养护院老人们的点点滴滴,感觉挺好、挺幸福。如果100分是满分的话,我给自己今天的表现打80分。”开幕会结束,格西王姆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谈到李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一老一小”问题,她很振奋:“相信我们的养老事业将越来越好!” (据《四川日报》 记者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