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0版(2025年03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吼完孩子 家长该如何补救

       给人当爹妈,哪有不疯的——

     “能不能让我省点心?”

     “又喝饮料,你今晚不用吃饭了是吧?”

     “别磨蹭了,你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吗?”

     “到底是在写作业,还是在浪费时间?”

       ……

       这种无能狂怒的瞬间,血压飙升到180mmHg的高光时刻,谁懂?尽管总说要做“温柔且坚定”的父母,但在孩子“不听话”的当下,还是会忍不住“河东狮吼”。然而吼完后,看着委屈巴巴、眼泪汪汪的小朋友,又后悔不已……于是大人便陷入了“不能吼”“忍不住吼了”“好自责”“不能吼”“忍不住又吼了”的无限循环中。

       作为父母,在情绪失控、吼了孩子之后,除了自责,还能做些什么呢?

       让父母情绪失控的并非孩子

       任何人都会有情绪波动,尤其是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父母当然也不例外。尤其是双职工家庭中的父母,面临着多重角色的压力,不仅要扮演照顾者、教育者的角色,还要常常承受来自社会、经济甚至文化方面的压力。

       尤其如果是在某段特定的时间,经历长期的疲劳、焦虑或情绪不稳定时,很容易难以保持冷静。

       研究表明,当人处于焦虑、压力或沮丧的情绪中时,大脑中的“情绪反应系统”会更容易被激活,导致情绪失控,甚至会用“吼叫”来发泄负面情绪。而这一代人作为孩子的时候,很多都是在父母“吼叫式教育”下长大的。虽然在认知层面上,我们知道吼孩子不好,但在情绪上头的当下,熟悉的、从小习惯被对待的模式,即“吼孩子”,就可能不自觉地延续到自己的育儿方式中。

       偶尔吼了孩子,别苛责自己

       网上有一些观点,譬如“吼孩子会影响孩子的智力”“被吼大的孩子大脑将终身受损”等,让父母在自责的同时深感不安,担心对孩子造成伤害。

       诚然,吼孩子可能会令孩子感到害怕和不安,但偶尔的“吼”并不会令孩子产生不可逆的损伤。目前也并没有任何研究证实,“偶尔”接触来自父母的负性情绪,会给孩子造成永久且不可逆的影响。如前所述,作为父母,我们也是普通人,请首先理解并接纳自己偶尔的情绪爆发。

       在育儿道路中,只要努力成为“good enough parent”就好。“good enough parent”强调父母在育儿过程中要做到“足够好”而非完美。这个概念的核心是——父母不需要做到完美,而是要在大部分情况下满足孩子的需求,提供一个充满爱与安全感的环境。

       父母从来并不完美,而是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成长来调整自己的育儿方式。父母的“容错”意味着他们允许自己犯错,接受育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失误”,而不必苛求自己。这种态度也能帮助孩子理解——生活中并非一切都能按计划进行,重要的是如何从失误中恢复并继续前进。

       人都不是完美的,能够发现自己的不完美或错误,改正就好。

       吼完孩子后应及时道歉

       吼完孩子,及时向孩子道歉,这非常重要。

       虽然,作为父母向孩子道歉,大多数人会觉得有一点“伤面子”,或者存在“权力争夺”的顾虑,担心自己丧失监护人的“权威”。但是,道歉本身就是一种情感表达,意味着父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向孩子表示自己在某一特定情境中的行为不当。这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情感上的安全需求,还能教会孩子如何识别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情感上的安全需求,是指孩子在与父母的互动中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是稳定持续、可信赖的,不会因为一些矛盾、误解就突然消失。

       当父母向孩子道歉、承认自己的失误时,一方面,孩子会明白即使父母也会犯错;另一方面,孩子也会知道就算自己犯错了,父母依然爱着自己。这种感受会让孩子在情感上感到踏实和支持,知道无论发生什么,父母的爱和关心都是始终存在的。

       从另一个角度想,已经当了父母的人,其实心底里,是否也在盼着自己父母的那句道歉呢?小时候那些落空的承诺、读书期间被一次次剥夺的选择权、成年后那些不被理解的委屈等,这些不太愉快的片段,可能都已经匆匆收场,成了我们心底始终存有的遗憾。

       既然我们缺少“会道歉的父母”作为榜样,那么现在可否多花点心思,学习并掌握科学道歉的方式,让我们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吧?

       如何向孩子道歉

       表达歉意,理解感受

       吼孩子时父母和孩子都可能产生激烈的情绪,但父母在自己情绪平复后,可以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认真地说:“非常对不起,妈妈/爸爸刚才不该吼你的。”并试着共情孩子的感受:“妈妈/爸爸刚才吼了你,你是不是会觉得害怕和委屈,可能还很生气呢?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这是妈妈/爸爸的错。”

       解释原因,双向沟通

       在孩子接受您的道歉后,可以就自己“吼孩子”的行为向孩子作出解释:“我看到你一直玩手机不写作业,我很着急,担心你完不成作业。你是怎么想的呢?”这并不是为自己的行为开脱,而是帮助孩子理解父母的立场。同时也给孩子空间,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承担责任,承诺改进

       承认自己的错误,对未来作出相应的承诺:“我不应该吼你,这是我的错。我以后会尽量冷静下来,和你好好沟通,也请你监督妈妈/爸爸。”

       给予安慰,修复关系

       一个拥抱、一句“我爱你”,或者一起玩个亲子游戏,都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和关心。

       值得注意的是,道歉时请专注于“道歉”这件事情本身,而不要在之后立刻加上“但是……”的表达。比如,“对不起,我不该吼你,但你不该……”这样的沟通,本质上仍然是在指责孩子,属于无效道歉。

       请用我们自己期待的“被道歉”的方式,向孩子真诚地表达歉意。

       育儿是一场修行,没有完美的父母,只有不断成长的父母。吼孩子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吼完后的无动于衷。(据深圳卫健委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