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3版(2022年06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慢性肾炎的诊疗
抚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费娅丽

慢性肾炎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简称,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等症状,发病机制各不相同,病程长且进展缓慢,以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并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文章主要针对慢性肾炎的诊疗展开探讨。


慢性肾炎的分类


慢性肾炎是以慢性肾小球病变为基础的一组疾病,多数患者病因不明且与感染无关,仅有15%~20%的慢性肾炎是由急性肾小球肾炎病情迁延反复引起。同时慢性肾炎患者多无急性肾炎病史,因此临床认为慢性肾炎与急性肾炎无明显相关性,可能是由于各种免疫机制、炎症介质以及非免疫机制引起。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不同,目前临床将慢性肾炎分为以下几种亚型。


普通型。此类慢性肾炎在临床中的发生率高,患者病情反复且较为稳定,多表现为轻中度水肿、高血压以及肾功能损害,主要病理改变为IgA肾病、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也常见于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


肾病性大量蛋白尿型。除普通型慢性肾炎的常见症状外,部分患者还伴随大量蛋白尿,病理分型多为微小病变肾病、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炎。


高血压型。除普通型慢性肾炎的常见症状外,此类患者还伴随持续血压升高的特征,尤其是舒张压持续升高的同时,还伴随视网膜动脉狭窄、动静脉交叉压迫等病理改变,同时部分患者伴随絮状渗出物。病理改变多为肾小球硬化、弥漫性增生等改变。


混合型。此类慢性肾炎既有普通型的表现,又存在高血压型的临床症状,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下降。病理改变多为肾小球硬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发作型。在病情进展过程中,由于致病微生物感染或过度劳累等问题,患者出现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在经过休息或治疗后可缓解,部分患者持续加重出现尿毒症;部分患者反复发作导致肾功能严重损伤而诱发尿毒症。该病的主要病理表现为肾小球硬化、间质性肾炎以及弥漫性增生等改变。


慢性肾炎的临床治疗


慢性肾炎的临床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抑制免疫机制激活诱导的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增生、逆转肾小球硬化等措施,同时要改善患者的肾功能,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


控制高血压。控制高血压症状能够预防慢性肾炎患者肾功能减退或改善患者的肾功能状况,预防心血管并发症,改善患者的远期疗效。一般情况下控制在正常血压范围即可,每天尿蛋白不超过1g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在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0mmHg,若超过这一水平,则血压控制水平在收缩压125mmHg、舒张压75mmHg。血压控制治疗需要保持平稳降压,不能过快也不能过低,降压药物需要从小剂量开始服用,若一种降压药物控制效果不理想,可以采取联合用药的方案。慢性肾炎患者临床治疗中最好选择具有保肾功能的药物,避免加重肾脏负担。比较常见的降压药物为ACEI类药物、ARB类药物、CCB类药物、利尿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其中,ACEI类药物、ARB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比较广泛,此类药物除了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之外,还可以保护患者的肾功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此外,患者在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限制钠摄入量,合并高血压症状的患者钠摄入量不能超过100mmol,同时要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限制高钾食物摄入,戒烟戒酒,适当锻炼。


降低尿蛋白。尿蛋白水平与患者的肾功能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因此可以通过降低尿蛋白水平来延缓肾功能损伤。ACEI类药物以及ARB类药物具有较好保护肾功能的作用,能够降低尿蛋白水平,但是在用药期间需要密切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避免各种诱因。感染、低血容量、劳累、水电解质紊乱、pH值异常、肾毒性药物等因素都可导致肾功能下降,因此需要避免各种诱因引起的肾功能损伤加重,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慢性肾炎的出现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尽早诊断和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结局,预防出现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