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2年06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期待全面立法 打造无烟环境
张涛

从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控烟观察——民间视角》报告看,2020年我国成人吸烟率为25.8%,距离《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的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0%的控烟目标尚有5.8个百分点的差距,控烟形势十分严峻。


 做好控烟,除了加强对烟草危害的宣传教育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立法明确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内全面禁烟。这样做,不仅可以有效保护非吸烟者免受烟草烟雾危害,促使吸烟者戒烟,而且将在公共场所吸烟上升到违法的层面,有利于引导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远离烟草,拒吸“第一口烟”。


 在这方面,北京市、上海市已取得不错的成效。自2015年6月1日《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以来,北京市无烟环境建设持续向好。2021年北京市第四次成人烟草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市成人吸烟率为19.9%,提前实现了“健康中国2030”控烟目标。同样,自2017年3月1日新版《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施行后,上海市成人吸烟率连续下降,2020年为19.4%,提前达到“健康中国2030”控烟目标。


 法律是控烟的基本保障,全面无烟亟待全面立法。这包含两个层面:其一,各地各部门在制定或完善相关领域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时,应将全面无烟的理念和要求融入其中。其二,加快制定控烟法规,全面打造无烟环境。除了各地进行地方性立法,出台国家层面的全面无烟法律法规也应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