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生死时速”的医疗救援在甘孜县人民医院上演。
一名藏族女性患者突发高血压脑出血,被紧急送往白玉县人民医院。由于出血量大,病情危急,家属原计划将患者转诊至成都的大型医院,但又担心12小时以上的车程极可能导致她病情恶化,错过最佳手术时机。关键时刻,患者家属得知甘孜县人民医院有来自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组团式医疗帮扶专家曹毅,并已在甘孜县人民医院成功开展多例复杂神经外科手术,他们果断选择将患者转诊至该医院。
医疗接力
环环相扣,密切配合
白玉县地处甘孜州西部,县境内平均海拔3500米。高原地区寒冷缺氧,医疗接力的凶险远远超出常人想象。在患者从白玉县出发前,甘孜县人民医院就立即启动了院前急救应急预案。曹毅通过电话远程指导白玉县医院医护团队,详细讲解转诊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包括监测病情变化、稳定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及止血等关键操作。在团队的密切配合下,患者在短短3小时内便顺利抵达甘孜县人民医院。
患者到达后,曹毅团队迅速接手,在完成术前评估后,以最快速度将患者送入手术室。手术中,团队使用鲜少在高原应用的内镜Endport技术,通过微创手术精准清除患者脑内血肿。手术非常顺利,仅数小时后,患者便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术后管理。
术后次日,患者意识清醒,并顺利拔除气管插管,还能进行简单沟通。患者家属感慨道:“真的没想到在甘孜就能得到这样高水平的治疗,医护团队不仅技术好,还特别细致、负责任,感谢他们为我们一家带来了希望。”
组团式帮扶
跨越山河,加力提能
自2024年6月以来,曹毅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甘孜县卫健局及县人民医院的支持下,成功组建了神经外科医疗组及神经重症监护室。截至目前,该团队已收治神经外科相关患者120余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占全院住院患者总数的17.8 ,成功完成四级重大手术11台,并开展神经外科微创新技术3项。这一系列成果,既体现了甘孜县人民医院在神经外科领域的不断进步,也展示了组团式医疗帮扶的强大生命力。
作为康北医疗中心,近年来,甘孜县人民医院逐步建立了区域转诊网络,形成了“基层医院初筛、中心医院救治”的医疗格局,不仅极大缩短了危急患者的救治时间,也为康北及周边地区群众的生命健康筑起了坚实屏障。
曹毅介绍,甘孜县人民医院通过组团式医疗帮扶模式,持续提升专科技术水平,已逐步建立起救治危重症患者的能力。类似这次“生死时速”救援的危重患者,以往可能因技术限制而不得不转诊至更大的医院,但现在医院已完全有能力在本地为患者提供安全、高质量的治疗,为更多患者争取了生的希望。
先进医疗技术
扎根高原,开花结果
在高海拔地区,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有限的医疗资源,曹毅和他的团队始终坚守岗位,不仅为患者提供生命的守护,还通过“师傅带徒弟”“团队带团队”的方式,不断提升本土医疗团队的专业能力。从每日门急诊到危重症患者抢救,再到临床实践教学,他们悉心指导本土医生,让先进的医疗技术扎根高原,开花结果。
这份坚守,不仅来源于对职业的热爱,更因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曹毅称,唯有将技术留在高原,培养出一批“带不走”的本土医疗骨干,才能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甘孜县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医院将充分发挥“组团式”医疗帮扶的作用,继续加强学科建设,完善区域医疗合作机制,推进高原医疗事业发展,为更多患者带去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