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5年01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省政协委员唐耘熳
创建智慧医疗新场景
□本报记者 杨桅

       在健康中国和数字中国战略引领下,智慧医疗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记者了解到,在今年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唐耘熳提出了以下提案。

       打通壁垒、数据赋能

       居民健康信息“一库通享”

       建议我省加大健康数据的共享和利用力度,推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诊疗信息互通共享。在省级统筹下,将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管理平台与县域基本医疗卫生健康数据中心对接联通,建立网络直报信息系统的共享回流机制。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制定发布互认项目清单、医疗机构清单和“负面”清单,逐步实现“云胶片化”,2025年底前推动实现二级公立医院检查检验结果省内跨机构调阅。促进电子病历省内共享调阅。

       城乡融合、连续服务

       完善互联网医院“一网统诊”

       建议围绕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打通线上线下服务,让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推动“医共体+互联网医院”建设,开展在线诊疗、开具处方、药品配送等服务。允许执业医师以多点执业方式在各级互联网医院或通过远程医疗提供诊疗服务;推动大型医院和县乡医院直接对接,使广大乡村能享受到省市优质医疗资源的咨询、会诊、阅片等服务。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智能终端及可穿戴设备,自动采集健康数据,减少手工填报和纸质报表,切实为基层减负。

       台贯通、用户无感

       就医流程“一卡通办”

       长期以来,我省普遍存在医院“一院一卡、重复办卡”、患者看病“多卡多码、互不通用”的就医堵点断点问题。2023年以来,成都市积极推动电子健康卡与电子社保卡的互联互通,打造贯通预约挂号、签到就诊、诊疗检查、报告查询、药房取药、费用支付全流程的“一卡通”,目前已在52家医院落实运行。建议在总结成都前期探索经验的基础上,由全省统筹部署推进就医“一卡通”。学习民航和铁路部门做法,依托身份证号码的识别功能,在省级层面建立电子健康卡与电子社保卡索引互通通道。鼓励条件较好的地区积极探索开展“无卡无码”信用就医、“一次挂号管三天”、“一站式”入出院服务等创新应用。普及推广电子健康卡,2025年底前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本人提供实时授权查询服务,推动电子健康档案在川渝等地“跨省份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