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2年06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核酸小屋”设计要更人性化
吴睿鸫

近日,某省一些核酸检测屋因设计“不便民”被吐槽。这类核酸检测屋窗口有两个小洞,留给“大白”伸手操作使用,但高度却“高不成低不就”,采样人员坐下有点矮,站着有点高,只能蹲在椅子上勉强舒服些,而前来检测的成年人则需要“扎马步”进行核酸采样。一些地方的类似核酸检测屋已被“弃用”,工作人员直接在核酸检测屋外开展采样。


 随着我国进入常态化核酸检测阶段,各地“核酸小屋”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当然有助于织密防控网。然而,一些核酸检测屋由于缺乏科学设计,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瓶”,对财政投入也是一种浪费。


 国内一家核酸检测屋生产商直言,核酸检测屋生产前主要会考虑正压系统中风机的型号、手套的材质、紫外消毒灯的适配空间等。但对于检测屋是否需要符合人体工学的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并未回应。一位医院护士说,上述核酸检测屋的固定橡胶手套太考验手臂长度了,很难做到刚好合适。正是核酸检测屋在生产前对服务功能考虑不周,导致其实用性不强,进而影响核酸检测的效率甚至精准性。还有人反映,有些地方未经科学调研,随意放置“核酸小屋”,放置地点空间狭小,封闭不开放,存在极大的防疫及安全隐患。


 当然,各地“核酸小屋”并非统一制式。上述“核酸小屋”完全隔绝了采样员与受检人员,通过固定的橡胶手套进行采样操作。还有一些城市的“核酸小屋”是窗口式的,采样人员直接面对受检人员进行采样,不需要将手臂伸入固定的橡胶手套进行操作。


 作为15分钟核酸“采样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核酸小屋”未来或许将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特别是随着夏季的到来,会有更多的城市选择防暑效果更好的“核酸小屋”。相关部门应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尽快出台核酸检测屋设计标准规范,让“核酸小屋”真正惠及采样人员和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