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2年06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震后医疗救援的“四川速度”
吴天龙 本报记者 侯文瑾

救援迅速 第一时间启动卫生应急响应

 6月1日,芦山、宝兴地震发生后,雅安市卫生健康委第一时间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芦山县6.1级地震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并设立医疗救治前方指挥部。雅安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华第一时间带领20余名医疗专家、200余名应急医务人员、10余台救护车,赶赴一线。


 安排医护人员组织查看已收治伤员的伤情,分别在芦山县人民医院、宝兴县人民医院设立检伤分类点,划分救治区域,开展伤情评估、转运处置伤员,统计伤亡人数、统一登记调配各类医疗救援队伍和资源。第一时间建立“乡搜救发现、县分类转运、市重点救治、省专家指导”的省、市、县、乡4级立体地震灾害医疗救援应急体系。


 6月1日晚间,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国家(四川)中医救援队、国家(四川)卫生应急移动医疗救治中心及省级灾后防疫队陆续赶赴震区,包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四川省疾控中心在内的28名医疗、防疫专家,涉及骨科、麻醉、护理、神经外科等学科。


 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小分队一行7人前往宝兴县中学救灾安置点,协助四川省武警总队医院救援队完善诊疗流程,同时帮助救援队与宝兴县卫生健康局医疗点建立起发热病人与儿童病人就诊及转诊机制。国家(四川)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基地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派出的中医医疗救援队兵分两路,手术组成员赶赴雅安市人民医院参与伤员救治工作,非手术组成员到宝兴县人民医院参与伤员救治工作。


 省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派出两名专家,会同芦山县卫生执法大队对太平镇中学安置点进行监督检查,查看临时核酸采样点、安置点公共卫生消毒,驻点人员饮用水,医疗垃圾转运处置,临时供水点卫生等情况。


 省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对设在太平中学的安置点进行查看,针对预防传染病、饮食卫生等相关问题开展工作。指导两县安置点开展环境消杀工作;对安置点群众开展震后防病知识宣传;强化督促指导,实行疫情防控和震后卫生防疫,坚持防疫、救灾两手抓,两不误,坚持执行进出场所扫码亮码、戴口罩、场所通风等措施,并在现场发放口罩并进行核酸采样。

科学施治 移动CT救护车“大显身手”

 6月2日10时30分,四川省骨科医院院长沈海带队的手术组抵达雅安市人民医院,对该院收治的5名地震骨折伤员进行会诊。同时,救援队员和雅安市中医医院医护人员,针对中医药在伤者康复中的后期应用、中药“大锅汤”对当地受灾群众的防疫防暑作用等进行探讨。同时,四川省骨科医院准备了1000人份防暑、防疫的中药“大锅汤”送往震中,后续还配置了预防蚊虫叮咬及股癣的中药。根据当地救治需求,13时15分,手术组从雅安市人民医院赶赴宝兴县,与小分队其他成员会合,参与当地的伤员救治工作。


 地震造成的伤害主要集中在房屋倒塌造成的人体砸伤、压伤,头颅、胸腹、四肢、脊柱均可能受伤。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雅安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雅安医院)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优势,积极投身到抗震救灾各项工作中。


 6月1日20时,接雅安市卫生健康委抗震救灾指挥部通知后,该院神经内科主任王建等6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应急医疗队从医院出发,迅速前往芦山县人民医院执行抗震救援任务,并将医院移动CT救护车投入本次抗震救援中。21时50分,应急医疗队到达芦山县人民医院,与芦山县人民医院院长任洪波进行交流、沟通后,立即投入抗震救援工作中。


 6月2日9时45分,雅安市人民医院应急医疗队接到芦山县人民医院抗震救灾临时指挥部命令,需要立即前往芦山县芦阳镇吕村坝抢救一名昏迷患者。救援工作小组接到命令后立即驾乘移动CT脑卒中救护车出发前往救援现场。


 到达现场后,应急医疗队员发现患者平躺在地,呼之不应。经检查,患者意识呈昏迷状,双眼向左部分凝视,四肢对刺痛无反应。医生范洋向家属仔细询问患者的相关病史,初步考虑为脑卒中。立即将患者搬运上移动CT脑卒中救护车,对患者快速实施静脉采血、医学检验、头颅CT扫描等检查与评估,10时10分启动远程会诊系统,联系应急医疗队队长王建进行远程会诊。王建向车上医务人员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相关检查结果后,很快诊断患者为急性脑梗死。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应急医疗队于10时15分,对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10分钟后,患者意识逐渐清醒。11时15分,静脉溶栓结束,随即将患者送回芦山县人民医院放射科完善头颅CTA等检查,进一步精准评估病情,12时30分,患者意识基本清楚、言语流利、四肢均可活动。但经综合评估,发现患者存在多项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复发卒中风险高,应急医疗队立即与芦山县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商讨患者后续的治疗方案,患者及家属表示万分感激。 (下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