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以来,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多种感染性疾病高发。为应对这一情况,成都各级疾控部门和医疗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筑牢蓉城居民健康防线。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线上线下 全方位保障健康
随着秋冬季气温下降,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如何为患者提供更智能、更高效的医疗服务?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推出“线上+线下”一系列特色便民举措,全方位保障患者健康。
线上
建设互联网医院
让患者在家享受“三甲”服务
挂号、问诊、开药、付款……这些通常在医院进行的事项,胡女士仅在手机上就完成了所有操作。
“这样方便多了,免得我到处跑,而且网上就诊还能刷医保卡!”63岁的胡女士感冒已有一周了,在家附近诊所看诊用药后病情并没有好转,由于事务繁多也没空去医院就诊。她听说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可以线上问诊,于是赶紧挂号找专家问诊。经问诊,医生诊断胡女士为风寒感冒,叮嘱了注意事项后便为她开具了相关药物。完成网上问诊后,胡女士选择了药品配送到家服务,全程没有跑过一次医院。
“线上就医问诊不仅能让患者实现快捷就诊,无须在路途奔波和排队等待上耗费大量时间;还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到医院后接触其他患者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尤其是在秋冬季疾病高发期。”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管理部部长秦地茂向记者介绍道,截至目前,互联网医院平台已上线了预约挂号、网上问诊、检查预约、门诊缴费等数十项功能,并且还在不断改进和优化中,力保就诊群众在家也能享受“三甲”医疗优质服务。
“鉴于秋冬季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多,我们增加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等相关科室的网上问诊医生数量,为患者提供专业的疾病预防与健康指导。”秦地茂表示,如果患者有检查、检验的相关需求,还可以提前通过线上开单的方式开具对应的检验、检查项目,进一步缩短患者在院时间。此外,对于线下就诊的患者而言,还可以在就诊后的三日内与主治医生进行一次免费的线上问诊获得报告结果解读等服务,从而减少往返医院的次数。
除了便捷化的线上就诊服务之外,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还将疾病预防工作融入其中。以互联网医院小程序为平台,依据季节性疾病特征及发病趋势动态组织对应科室的骨干团队开展线上义诊公益服务,免费为市民提供疾病防治咨询及建议。
线下
划分独立区域
减少患者交叉感染风险
“医院对门诊进行了科学的规划,让重点人群就诊科室实现独立分区。”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王维强介绍说,目前医院的儿科、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等科室均采取独立区域的布局思路,从物理空间这个层面减少患者就诊时交叉感染的概率。同时,加强相关区域的消毒、清洁工作,确保环境卫生安全。
“另一个方面,现在门诊采取的是分时段就诊报到方式,患者依据预约挂号时段分批签到就诊,这样可以减少患者就诊期间的聚集和等候。”王维强介绍说,门诊部时刻关注患者就诊趋势,会根据就诊数据变化动态调整门诊工作排班,“比如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加明显就会增加专科的门诊医生,通过及时调整门诊坐诊安排保证让患者获得及时、安全、舒适的就诊体验。”
如果医生的门诊时间不合适怎么办?这也能解决。目前,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已推出“弹性门诊”服务。30岁的张先生前段时间因为感冒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过,经治疗,如今情况已有好转。但因为自己的工作时间和首诊医生的门诊时间有冲突,于是张先生选择了通过“弹性门诊”完成后续复诊。依据医生提交的“弹性门诊医师申请”,门诊部依据提供的时间、地点完成了对应的“个性化号段”安排。
完成预约挂号后,张先生如约在周六15:00到医生办公室完成了复诊。“一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就诊,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和其他患者接触的时间。”张先生表示,这种灵活的就诊安排让他感到便捷又安心。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提前谋划 儿童就医不难也不挤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根据全国监测结果显示,目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总体仍处于相对低的流行水平,但呈现上升趋势,主要体现在0~14岁病例的增加。拥有23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成都,是否再次进入应对儿童秋冬季传染病高峰的应急状态?作为成都市承担儿童医疗保健核心职能的三甲医院,同时身为“兜底”的儿科诊疗机构——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将如何应对?
提早部署,及时掌握
就诊有序不拥挤
12月13日下午4点,记者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急诊科看到零星排队就诊的患儿及家长,输液室内仍然有空座,较去年高峰时期相比,急诊没有出现排长队的现象。
“早在去年,我们就在院内建立了传染病、突发疾病的监测网络,可以随时从诊断和门诊检验的结果中获取有效数据,然后在内部预警,并做好相应的配置调整。今年,我们对院内监测分析系统进行了升级,与此同时,公共卫生部每日开展重点传染病监测,一旦发现明显上升趋势便及时联动医务、门诊、人事等相关部门。门诊部每日监测门急诊挂号、候诊量,如连续3日超过平日接诊极限,将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截至目前,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就诊高峰还没有真正出现。”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医务部部长肖藜介绍,据了解,从客观因素上来讲,今年入秋以来较往年的平均气温相对较高,这对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趋势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目前未达到传染病流行高峰。
得益于去年应对秋冬季肺炎支原体感染就诊高峰时期作出的调整,院内急诊区域有了更为充足的输液区域,能充分满足到院患儿的就医需求。“今年检验科完成翻新升级,在硬件环境升级的基础上还新增了下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项目,为医生在处理复杂、病程长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时提供了更精准的诊断支持,有助医生优化治疗方案,实现精准医疗,更好地服务于患者。”肖藜介绍道。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筑牢医疗“大后方”
今年秋冬季以来,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流感和肠道传染病,后者以发病急、病程短为特点,因此就诊需求相对较少。尽管如此,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并未放松警惕,全院上下一致强调提前预判和准备的重要性。早在8月,医院基于持续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并结合以往的处置经验,坚持前瞻部署的原则,实行了全院联动和多方部署,全面提升医疗救治能力。
通过制定多项应对措施,医院提前做好了迎接秋冬季传染病就诊高峰的准备,确保在面对可能的疫情时能够迅速响应,精准施策。这些举措不仅强化了医院的应急处理能力,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就医环境,筑牢了医疗“大后方”,确保备战工作走在前列。
药剂科、后勤保障部、医学装备部已做好应对儿科就诊高峰期间药品、防护物资、急救设备和检测试剂储备,确保满足1个月满负荷运转需求。
由护理部牵头,应急情况下针对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实行入院预约统一管理,统筹调配床位资源。各儿内科病区为6个月以下婴儿及急危重症患儿预留床位,由入院中心统一调配,优先保障危重症患儿的收治。
组织人事部牵头梳理儿科病区、儿内科急诊、发热门诊各级医师储备及排班情况;科教部牵头梳理儿内科医生规培、专培轮转相关情况;急诊科、发热门诊梳理急需各科支援人员数量;明确急诊、发热门诊人员平、急调配机制,根据院内决策系统,分小时,以人流量及等待时间为依据,释放足够人力保障就诊需求。同时,结合医院实际对《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应对秋冬季传染病就诊高峰工作方案》进行梳理、修订,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制定《病区临时调整预案》,应急情况下依据儿科床位使用率及就诊需求,适时启动非儿科病区临时合并调整,选取病人数量相对较少,专业相近的病区进行压缩、合并。
与此同时,为了给公众提供及时、权威的预防秋冬季节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消除家长对疾病的焦虑、恐惧情绪,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发布多篇科普文章,内容涉及疾病预防、就诊、用药指导、愈后康复等全过程。此外,在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统筹安排下医院还协同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成都市卫生健康宣传中心等单位,开展系列直播活动。科普形式多样,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直播、公众媒体等多种渠道传播,形成全网、全媒体覆盖,赢得众多网友称赞。
提醒
健康过冬这样做
合理膳食 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做到少油、少盐、低糖、低脂,每天喝300~500毫升奶,饮食要有荤有素,鱼肉蛋类尽量每餐都要有一两样,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保持适量的身体活动 除了吃以外,适量的身体活动对于保持健康体重、增强体质、降低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风险也非常重要,同时也有助于调节心理平衡,缓解抑郁和焦虑等精神问题。
注意个人卫生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这些疾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有可能通过接触过分泌物的手传播给健康人,采用正确的洗手方法能有效地防止被感染。
注意卫生习惯 肺结核、流感、流脑、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随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随地吐痰时产生的飞沫进入空气,从而传播给他人。所以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要注意用纸巾捂住口鼻,然后将纸巾扔进垃圾桶,在没有纸巾的情况下可以抬起手肘,用衣袖内侧来遮掩口鼻。
注意通风 密闭的室内环境容易造成病菌滋生繁殖,增加人体感染疾病的风险,开窗通风可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室内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的含量。同时,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杀菌的作用。因此,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应通风换气,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分钟以上。尤其是卧室,在离开时要把门窗打开,让阳光充分照射。(开窗时间尽量在上午8:00~11:00,下午1:00~4:00,这时候大气扩散条件较好,污染物浓度较低,温度较高。)
减少外出 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因此应尽量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戴好口罩,这样可有效阻断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