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4年12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提质扩面 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专访宜宾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黄树良
□本报记者 侯文瑾

       四川省卫生健康大会站在全省人民健康的高度,以更高标准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宜宾市探索出一条以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为抓手,小切口、大纵深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具体是如何推进的?未来有哪些新举措?本报记者专访宜宾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黄树良时,他给出了答案。

       创新模式惠及群众

       黄树良介绍,宜宾市在推进公立医院公益性改革方面,建立健全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决定机制,完善绩效考核评价办法,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创新医疗设备租赁模式,探索全市公立医疗机构非国家、省级带量采购药械设备集中采购,实行以量换价,降价惠民。

       在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方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宜宾医院成功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创新“教研组式”紧密型医学专科联盟模式,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实现“零的突破”。加大科研项目、基金对医疗卫生科技人才的支持。创新门诊服务模式,推行“一号管三天”等8项便民措施,2023年门诊患者满意度位列全省第一。

       在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方面,通过加强市县联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在扩大公共卫生服务供给方面,率先在全省以市为单位开展全民免费预防体检,成立社会心理服务技术指导中心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开通“85帮我”心理服务热线。完善多元化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模式,每千人口托位达3.05个。持续实施农村适龄妇女“两癌”筛查、失能老年人“健康敲门行动”和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聚焦需求提升服务能力

       黄树良表示,下一步,宜宾市卫生健康委将深入学习贯彻四川省卫生健康大会精神,持续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提高老年健康服务水平,努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改善中心城区医疗资源布局,加快推进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宜宾医院过渡院区改造升级和新院区建设,市区联动优化中心城区医疗机构新老院区布局、专科设置和大型设备配置。持续改善高水平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启动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遴选评估,组建第二批市级医学专科联盟,做好已立项国家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中期评估和新一轮立项申报工作。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就医体验,提升患者满意度。

       抓实“三医联动”改革,健全目标统一、政策衔接、信息联通、监管联动的医疗、医保、医药协同机制,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抓实公立医院公益性改革,推动落实公立医院六项投入政策,逐步化解公立医院长期债务,健全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抓实卫生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顶层设计和人才战略布局,完善人才“引育留用”长效机制。

       提升社会心理服务供给能力,完善危机干预和民情疏导机制,壮大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创新“AI+心理服务”模式,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激励机制。提升“一老一小”健康服务能力,积极创新模式、整合资源,加大养老、托育服务供给,加快构建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政策体系、服务供给体系。提升健康消费供给能力,加快发展医药、体育、保健、养老等健康产业,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高品质健康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