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冯若冰)近日,54岁的日本著名女演员、歌手中山美穗被发现在家中离世,疑似因洗澡时引发了热休克,也可能因其他原因在浴缸中不幸溺水身亡。这一悲剧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随着寒潮的来袭,气温持续走低,热休克以及冬季洗澡安全问题越发值得重视。
热休克:身体的危险信号
12月10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党总支书记、主任医师张蜀教授。
热休克是一种休克状态,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所发生的一种危急病症。“通俗来讲,热休克是人体的适应能力没有跟上温度的突然变化,导致血压、心率发生较大波动,造成人体不适。”张蜀介绍,正常人突然进入寒冷或高温环境,血压会出现短暂性升高,导致中风、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但长时间处在高温环境中,又有可能因为血管舒张导致血压下降发生意外。
“洗澡时,由于水温过高或者浴室环境过热,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会造成身体出汗过多,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引起休克,甚至可能造成跌倒、溺水、外伤等二次伤害。”张蜀告诉记者,主要的原因是温度变化过于剧烈。有些人会因温差过大造成身体无法负荷,诱发脑中风或心血管疾病,严重者甚至会引发休克。
热休克的初期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不适。随着体温进一步升高,可能会有呼吸急促、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等情况,严重时可导致意识丧失、抽搐,甚至危及生命。
热休克的高危因素
据东京都健康长寿医疗中心的研究统计,日本一年之中因洗澡导致热休克死亡的人数多达1.7万,其中3000~4000例是泡澡后眩晕溺水、在浴厕中昏倒撞击头部等导致,这一数字是交通意外死亡人数的4倍!
以下是容易引发热休克的7大危险因素,自测一下自己是否属于高危人群——
1.年龄65岁以上;
2.喝完酒立刻洗澡;
3.有高血压、心脏疾病等代谢性基础疾病史;
4.总是用超过40℃的热水洗澡;
5.工作与家庭压力大、疲惫感强烈;
6.有甲状腺和内分泌、代谢性相关疾病史;
7.每次泡澡都习惯全身浸泡且时长在20分钟以上。
怎么预防热休克
预防热休克,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环境温度大幅波动,建议冬季在浴室加装取暖设备,保持温差在适宜范围内;洗澡的时长尽可能控制在20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半小时;建议进食一小时后,进行淋浴或泡澡;老年人淋浴或泡澡时,家人或同住者要保持关注。
冬季洗澡水温应与室温相匹配,以略高于体温(37℃~40℃)为宜。洗澡水温度过高会加快皮肤的水分蒸发,洗掉一些保护性菌群,使皮肤的抵抗力减弱;还会使全身皮肤血管扩张,导致心脑血管相对缺血。加之浴室环境一般比较密闭,氧气含量不足,更容易导致大脑缺氧。
注意睡眠,减少身体疲累状态,也会降低热休克发生的概率。
“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特殊人群需要格外注意热休克。”张蜀提醒,孕妇怀孕后,全身的血容量分布出现变化,特别需要控制洗澡时长,并在沐浴前后适量饮水。沐浴或淋浴时,先四肢,后躯干,最后头颈部。如出现热休克,要及时脱离高温环境,到阴凉的地方休息,可以适量补充淡盐水或清凉饮料,以免出现脱水症状,情况严重时应立即就医。
冬季洗澡安全常识
洗澡频率:冬季洗澡频率应根据个人肤质、生活习惯和环境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来说,油性皮肤的人可以相对频繁一些;而干性皮肤的人则建议3~5天洗一次澡,以免过度清洁导致皮肤干燥、瘙痒。对于老年人和婴幼儿,由于皮肤屏障较为脆弱,洗澡频率更要适当控制,老年人可每周洗1~2次澡,婴幼儿可每周洗2~3次澡。
洗澡时长:冬季洗澡时间不宜过长。长时间洗澡会使皮肤长时间处于热水浸泡中,导致皮肤水分流失加剧,而且浴室密闭环境中热气积聚,容易使人缺氧、头晕,增加热休克和滑倒的风险。
通风换气:洗澡时要确保浴室通风良好,可以打开排风扇或窗户,让新鲜空气进入浴室,排出湿气和热气。尤其是使用燃气热水器的家庭,通风不良可能导致一氧化碳积聚,引发中毒事故。
防滑措施:冬季浴室地面容易积水,增加滑倒的风险。可以在浴室地面铺设防滑垫,在浴缸或淋浴间安装防滑扶手,进出浴室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滑倒摔伤。
新闻多一点
冬天洗澡加强通风
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近日,记者在社交平台上发现,不少网友反映称,在某洗浴中心,多人出现身体不适,被紧急送医,有亲历者称是“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应对策略
如果不幸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迅速将中毒者转移至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松解中毒者的衣领、腰带,保持其呼吸通畅。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中毒者着凉。对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肺部导致窒息,并注意保暖。同时呼叫救护车,将中毒患者送往医院救治。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方法
及时吸氧:尽快给患者吸氧,以缓解缺氧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高压氧治疗:在医生的建议下,对符合条件的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其他后续治疗:营养神经、改善脑供血,预防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减少剧烈活动,定期复查,清淡饮食,保持良好心态,减少忧虑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