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4年12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10种门诊慢特病可跨省直接结算

       本报讯(记者 冯若冰)12月1日,全国医保正式上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病毒性肝炎、强直性脊柱炎等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

       门诊慢特病跨省结算扩容

       这是继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5种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县域可及之后的又一医保福利。截至目前,全国所有医保统筹地区作为就医地均能提供10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医保直接结算服务。

       今年9月,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发布《关于稳妥有序扩大跨省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的通知》,明确新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纳入跨省直接结算范围,并于2024年12月底前,由国家组织所有统筹地区统一上线门诊慢特病扩围病种的跨省直接结算服务。

       据介绍,参保人按照参保地规定完成医保门诊慢特病待遇认定后,可登录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在“异地备案”服务专区,点击“查询服务”下的“异地就医更多查询”-“门慢特告知书”,了解参保地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政策、结算流程等内容。

       四川:12月1日起正式开启

       12月2日,记者从四川省医保局获悉,自2024年12月1日起,四川省21个市(州)和省本级作为就医地,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群众提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病毒性肝炎、强直性脊柱炎等5种新增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

       据介绍,四川已陆续实现住院、普通门诊、药店购药和高血压等5种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县域全覆盖,此次“再扩容”后,跨省直接结算的门诊慢特病病种数量从5种增加到10种,让更多的参保患者能享受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便利服务。

       截至目前,四川省作为参保地和就医地,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已累计服务118.54万人次,减少个人垫付9.21亿元。全省已开通门诊慢特病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2871家,下一步还将把更多符合要求的定点医疗机构纳入跨省直接结算范围,为参保群众提供更高效、便捷和可及的医保服务。

       四川的参保群众按照参保地规定完成医保门诊慢特病待遇认定和异地就医备案后,可持医保码在全国所有医保统筹地区已开通相应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实现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