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影像检查是诊断脑部疾病的重要工具,主要包括头颅CT(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MRI(磁共振成像)、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体层成像)等多种检查方式。每种检查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适应证及其局限性,遇到不同的疾病,医生会开出不同的检查单,这究竟是基于哪些考虑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头颅CT
头颅CT利用X射线对人体头部进行断层扫描,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到图像。它具有无创、快速、高分辨率等优点,尤其在显示骨性结构和颅内出血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此,头颅CT被作为外伤急诊颅脑损伤的常规检查,也是怀疑脑出血的卒中患者的首选检查,同时它的检查费用也相对较低,检查在各级单位的普及度也相对较高。然而,它在软组织分辨率方面相对较低,且存在一定的辐射性,但通常在安全范围内。
增强CT对肿瘤、炎症、血管等疾病的诊断能提供更多的信息,但是增强扫描需要通过静脉注入碘对比剂,属于有创检查。因此,对病人的基本情况需要评估,而且碘对比剂也存在引起过敏反应的风险。
CT检查的适应证大致包括:①颅脑损伤:如颅内出血、脑挫裂伤、颅骨骨折等病变的快速诊断。②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等疾病的诊断,明确病变部位、范围及程度。③颅内肿瘤:用于肿瘤的定位、定性及分期,发现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等特征。④颅内感染及炎症:如脑炎、脑膜炎等疾病的诊断,观察病变部位、范围及病变程度。
MRI
MRI(磁共振成像)是利用人体内氢质子的信号进行成像,具有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清晰显示脑灰质、白质等结构。它没有辐射性损害,适合长期随访和儿童患者。它在急诊医疗中,对CT不易发现的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技术可进行多种功能成像,如磁共振波谱成像、脑灌注成像、磁敏感成像等,能够对脑梗死、炎症、肿瘤、微出血等疾病提供重要诊断依据,也是评估治疗效果和随访病情变化的重要手段。
然而,MRI的检查时间较长,对急诊患者的诊疗有限制性;另外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起搏器、钢板等)的患者不适用;不过随着近年来消磁伪影技术的发展,部分金属固定器患者的检查也逐渐能够实现;随着起搏器材料的更新,部分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也能够进行MRI检查,但这需要由检查医生具体进行评估。
MRI的适应证主要包括:①脑肿瘤:如胶质瘤、脑膜瘤等疾病的诊断,提供详细的肿瘤形态、大小及周围结构信息。②脑梗死:早期发现梗死区域,评估梗死程度及预后。③脑出血:明确出血部位、范围及出血量,指导治疗方案。④先天性颅脑发育异常:如脑积水、脑穿通畸形等疾病的诊断。
PET/CT
PET/CT结合了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和CT(计算机体层成像)两种技术,通过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来判断病变的代谢情况。它具有全身扫描的能力,在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残留情况、复发及放射性坏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价格昂贵且需要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是其主要的局限性。
总结
颅脑影像检查在脑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随访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的检查方式各有优势和适应证,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同时,患者也应充分了解各种检查方式的原理和注意事项,积极配合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德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