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冷空气已经来临,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普遍下降了6~10℃。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副研究员彭质斌称,当前14岁以下儿童门急诊的流感病例数和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例数已有上升趋势,从病原上来看主要是肺炎支原体和鼻病毒。
孩子生病家长易进入误区
对于呼吸道传染病易感人群中的孩子来说,出现病情,什么情况必须到医院就诊?就诊时家长和孩子要注意哪些问题?
到医院会发现,很多家长按照既往经验先自行在家处置,延误了时机。还有不少孩子感染了肺炎支原体同时感染了其他病毒,甚至同时感染三四种病原体,也会造成病情较重。另外,很多就诊的患儿和家长没有佩戴口罩进行防护,专家提示这也是非常不可取的,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叠加感染。
呼吸道疾病用药很多都是吸入性的粉剂,还有肺炎支原体感染很多孩子需要雾化治疗,但药师告诉我们,在门诊发现很多家长给孩子的吸入方式不正确,影响了疗效。
为何得了肺炎却无发烧症状
现在呼吸道患病最多的就是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是累及5岁及5岁以上的孩子,最近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没有发烧,咳嗽也不剧烈,但一查胸片已经肺炎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主任韩彤妍解释,支原体实际上就有这个特点,开始的感冒症状跟其他病毒感染是一样的,都是有点嗓子疼,有点咳嗽又不特别重,但是在大年龄段的孩子,比方说学龄的孩子,就会表现为干咳,然后开始家长都以为孩子就是因为嗓子疼才咳嗽的,支原体在体征上来说肺部听诊可能听不到太多啰音,但孩子实际上一拍片就已经是比较大片的片状影肺炎了,所以它是支原体感染的一个特点。建议家长观察孩子的咳嗽,如果说它在逐渐加重,而且频率在增高,深度也在变深的话,赶快到医院去,因为有的孩子发热并不见得特别高,只是下午或者晚上稍微高一些,但是早晨的时候可能体温是正常的。
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王荃介绍,肺炎支原体感染多数都是轻症,居家护理就可以,重症病人可能需要住院去接受规范治疗。如果孩子出现持续的高热,常常提示可能病情比较重,家长要带孩子及时就医。
肺炎支原体首选药物是大环内酯类药物,包括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米诺环素、多西环素这种新型四环素类的药物和喹诺酮类的药物也对肺炎支原体有效,常用作耐药支原体感染。这些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可用肺超声检查诊断儿童肺炎吗
由于危险性更高,儿童肺炎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临床诊断儿童肺炎的标准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胸部X线检查、CT及实验室检查指标。CT和胸片是儿童肺炎主要的影像诊断方法,但受限于“辐射”原因,短时间内不宜多次重复照射,是否有“平替”的方法?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杨少玲表示,肺超声检查并不能代替胸部X线或CT检查,但它们各有各的优势,对儿童肺炎诊断而言,肺超声检查也有很大的“用武之地”。
超声对于正常肺检查“爱莫能助”,因为正常肺是含有气体的器官,由于超声波在不同的介质界面会形成反射,差异越大反射越强,肺内气体与组织差异大,超声对含气体的肺组织穿透性差,而且肋骨与软组织也有大的差异,也会造成强反射,从而影响观察。但当肺部有炎症,肺组织中的气体被积水替代后,超声就能够很清楚地识别出来,尤其是儿童肺炎肺组织中肺积水增多,在做肺超声时就很容易发现并诊断出来。
儿童肺超声就是用超声探头在儿童肺部进行检查,来了解肺部有没有病变。近年来儿童肺超声因其无放射性损伤、安全、价廉、短时间内可多次检查等优点,在儿童肺炎的诊断中得到认可,其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已被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肺超声可以为医生提供一种安全、快速、可靠的方法,来评估儿童肺部病变情况,以便采取更加精准的治疗。对患儿来说,可以反复多次进行肺超声检查,且对体位和呼吸动作无要求,因而配合度更高,而且没有放射性损伤,同时还避免了家长担忧。
多知一点
过敏性鼻炎患儿
需注意避免接触二手烟
对于呼吸道感染后儿童持续咳嗽,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王荃解释,可能与呼吸道感染后导致气道黏膜的损伤、气道高反应性、胃食管反流、气道炎症等因素相关。
儿童感染后咳嗽常常表现为干咳,或者是伴有白色黏痰,咳嗽通常是自限性的。一般病程大概持续3~8周,有一部分孩子可能持续的时间更长。咳嗽主要是以傍晚和清晨的时候比较明显,还有一部分孩子在睡前、睡觉、睡后一小段时间内非常明显,另外也可能因冷空气、烟雾或者剧烈运动等诱发因素导致。但是做肺部影像学检查,通常没有什么明显的异常。
一般情况下,如果症状轻微,无须特殊治疗。对于一部分症状比较重、病程比较长,尤其是影响了日常生活和休息的情况,应该进行规范治疗。
在居家环境中,要保持居家环境适宜的温湿度,减少对气道黏膜的刺激,增加气道的舒适度。孩子要多饮水,注意规律作息,合理膳食,注意营养素的补充。要适当户外运动,增强体质,根据天气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发生呼吸道感染。此外,要让孩子远离有刺激性的气味或者是污染的环境,尤其是避免孩子接受二手烟的刺激。(本版文字综合自央视网、《新京报》、上海市徐汇区融媒体中心“徐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