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作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常见于老年人及绝经后的妇女,因其危害性高,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骨质疏松发病隐匿,不易引起老年患者的注意,在我国,即使在脆性骨折患者中,诊断率也达不到百分之百,系统接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更是较少。由于骨质疏松是一个不可逆且长期积累的过程,一旦发生,逆转比较困难,因此对于老年患者来说,骨质疏松的防治尤为重要。近年来,一些老年患者开始意识到骨质疏松的严重性,并从网上了解到一些防治的方法。然而,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老年患者如何才能辨别真伪呢?今天,本文将引导大家识别一些治疗骨质疏松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
喝骨头汤能补钙
传统观念认为喝骨头汤就能补钙,早在2011年我国颁布的《防治骨质疏松知识要点》就提出了骨头汤不能防治骨质疏松。不仅如此,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脂肪,长期食用还会给老年人带来其他的健康问题;同时,一碗牛奶里的钙含量远超一碗骨头汤,因此喝汤不如喝牛奶,快劝劝家里的老年人吧!
误区二
补钙就能治疗骨质疏松
部分人认为,骨质疏松就是缺钙,既然缺钙那就单纯补钙好了。这个观念也不是完全错误,骨质疏松患者确实需要补钙,但是单纯补钙并不能治愈骨质疏松,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一起服用。同时,我们服用钙剂需要与维生素D同时补充,才能促进钙的吸收。因此,在钙剂和维生素D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才能更有效地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
误区三
青壮年不需预防骨质疏松
我们知道老年人和绝经后的妇女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那么除了这两类人以外,还有哪些人群需要防治骨质疏松呢?我们人体在30~35岁时骨量达到峰值,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呈下降趋势。同时由于饮食不均衡、缺乏运动等原因,也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因此,预防骨质疏松要从年轻时就开始,尤其是女性。
误区四
骨质疏松不需要治疗
很多人觉得骨质疏松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不需要去干预,发生了就发生了。骨质疏松给老年患者带来最严重的危害不是身高缩短、全身疼痛等,而是骨折,有些部位的骨折一旦发生了,损害是不可逆转的,比如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的骨折——髋部骨折,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在术后一年内死亡,同时存活的患者生存质量也远低于骨折前。因此,为了更好的生活质量,老年患者应及时通过药物干预及生活方式转变去防治骨质疏松,减少骨折的发生。
误区五
骨质疏松后要静养
很多患者知道自己患有骨质疏松后,害怕发生骨折,因此减少自己的活动。这种做法也是不合适的,要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量需要持续的运动刺激,长期卧床或静坐会增加骨质的流失,因此陷入恶性循环。预防骨折的关键不在于减少活动,而是在于防护,在安全的情况下增加自己的活动量对于防治骨质疏松也是很有帮助的,我们推荐老年人做一些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有氧操等,同时可以增加一些肌力训练、灵活性训练等,增加自己的稳定性。
衰老是无法更改的自然规律,我们的骨骼也是,但是老年患者可以通过科学预防和健康锻炼,防治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减少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为美好的老年生活打下良好基础。此外,合理饮食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一环,食物来源包括牛奶、奶酪、绿叶蔬菜以及富含维生素D的鱼类等。此外,适量的阳光照射可以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但需注意避免过度暴晒导致皮肤问题。通过综合性的预防措施,老年患者可以有效降低骨折风险,享受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四川省骨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