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牙,难倒爹妈。
近年来,儿童牙齿龋坏的比例逐年增加,但不少孩子都很惧怕牙医,一听到牙科器械的嗡鸣声,就哇哇大哭、剧烈挣扎,医生无从下手。这种情况下,“儿童口腔全麻治疗技术”能帮上大忙。这是什么技术?儿童打麻药安全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睡一觉”就能治好烂牙的神奇技术。
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麻醉环节
4岁的阳阳(化名)有好几颗牙龋坏了,影响正常进食,很长一段时间不长肉,比同龄人瘦小。爸爸妈妈带他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看牙,害怕得直哭闹,医生评估后为他定制了全麻治疗方案。
不到两小时,口腔科主任医师曾素娟总共为阳阳做了5颗牙的根管治疗、5颗牙齿填充治疗,其中7颗牙做了金属预成冠。后来阳阳爸爸反馈,阳阳吃饭变香了,小圆脸也回来了。
曾素娟说,儿童口腔全麻治疗技术是指一种在全身麻醉状态下为儿童进行口腔治疗的方法,需要麻醉医师、口腔科医师和护士协同完成。可简单理解为,在常规的口腔治疗基础上增加了麻醉环节。她表示,相比于传统治疗,口腔全麻治疗技术有多个优势。“一是让患儿处于无痛、安静状态,整个过程不会感觉到痛苦,减少口腔治疗对孩子的心理伤害。二是口腔医生能一次性完成口腔所有治疗,减少患儿就诊的次数和时间,让治疗更为安全、有效。”要知道,阳阳所做的这些治疗,如果没有团队的配合,是难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次完成的。
适合龋齿多、配合度低的患儿
曾素娟也指出,并不建议人人都选择口腔全麻治疗。
根据中华口腔医学会发布的《儿童口腔门诊全身麻醉操作指南》,明确规定符合以下情况的儿童(一般≥2岁)可以考虑门诊全身麻醉:
全身情况评估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II级的患儿,即没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因恐惧、焦虑、不能交流或其他辅助措施不能配合牙科治疗的儿童;脑性瘫痪、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及精神行为异常等精神智力异常的儿童;预计需进行较复杂或较长时间(超过30分钟)口腔治疗的儿童;预计口腔治疗后呼吸道梗阻、疼痛及严重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的儿童。
“这可视为最终极的一个办法,需严格把握其适应证,通常适合蛀牙多、常规治疗时间长、复诊次数多且配合度低的患儿。”她说。
现在,很多口腔医院还为儿童诊室打造了绘有长颈鹿、大熊猫等可爱动物的主题诊室,有不少供孩子们玩耍、放松的环境设施,使他们能够在愉悦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口腔治疗。
随着人们对全身麻醉下儿童口腔治疗必要性认识的不断提升,全麻下儿童口腔舒适性治疗必将被更多的患儿家长了解和接受。
多知一点
全身麻醉安全吗
儿童全麻口腔治疗在国外临床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引进国内也有20余年,如今已经十分成熟和安全。至于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麻醉风险,如麻药过敏、麻药副作用、呼吸道梗阻、心血管风险等;二是口腔治疗的风险,主要指损伤软组织、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等。不过,这些风险在专业医生的监护下是可控的:医生会在术前对患儿进行麻醉评估,确保没有全身麻醉的禁忌证;术中医护团队进行治疗和监护,同时观察保证生命体征的平稳;术后麻醉苏醒期,观察儿童的恢复情况等等。
打麻药会让孩子“变笨”吗
麻醉药只是暂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让患儿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这种抑制是可逆的,当药物代谢从体内排出后就会逐渐恢复清醒,并不会对智力发育造成影响。国际权威期刊《柳叶刀》也曾发表过研究成果报告:722名婴幼儿随机接受全麻或局麻下手术治疗,随诊观察5年,发现他们的神经发育状态没有差异。所以规范的全身麻醉不会让孩子“变笨”。
治疗需要住院吗
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在门诊进行,2~3小时即可完成,治疗结束后当天即可回家,无须住院。
术前、术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术前要注意——术前禁食6小时、禁清水2小时以上,以减少手术中呕吐或误吸的风险;若有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未愈、哮喘发作等情况,应告知医生,安排延期手术。术后要注意——术后留观至少1小时,患儿侧卧位,其间监测患儿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命体征;孩子完全清醒后,先少量饮水,再开始进食,且初期应以流食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之后逐渐过渡到常规食物;术后当天需有专人看护,建议在室内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并且注意防跌倒损伤。
孩子和家长需要做哪些准备
治疗前,家长需要如实填写孩子的健康问卷,并完成医生所要求进行的体格检查(如胸片和血液检查)和牙齿检查;治疗开始前如实向主治医生反映孩子的全身及牙齿的主观症状,并就具体的治疗方案与主治医生商谈,签署全身麻醉及牙齿治疗的知情同意书。(本版文字综合红网、家庭医生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