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2年05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新时代的护理力量
本报记者 温韬 蒲晓莉 侯文瑾 李芯怡 方继莲 刘潇依

(上接01版)

暖服务
他们心怀仁爱践初心


 在工作中,护士是医生的最佳拍档,他们努力抚平病痛给患者带来的焦灼,他们心怀仁爱,细致耐心地对待每一位服务对象,践行着救死扶伤的初心。


 对护理工作满怀热爱的曾斌坦言,走上工作岗位后,他才真正体会到这份职业的不易,他除了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外,还要搬运病人,以及为危重患者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抢救措施。“徒手心肺复苏会消耗大量的体力,做5个循环下来,就会汗流浃背,之后就需要换人继续做,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有时候,科室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较多,护士要经常为他们灌肠。灌肠过程中,患者肠道内的大便因为压力作用,可能会突然从肛门喷出来,喷到躲闪不及的护士脸上、身上。


 “这种时候,我们必须要继续完成灌肠操作,给患者更换干净的床单被褥后,才去清洁自己。”曾斌说。
 2008年,年仅17岁的唐仪君在汶川特大地震中被夺去了双腿,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治疗期间,因失去双腿,他身上插满了各种管道,让唐仪君痛苦不堪,极度烦躁,治疗依从性差。现任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护理部主任兼消毒供应中心主任的刘帆,当时看到唐仪君的情况心痛不已。


 于是,刘帆每天去唐仪君病床边关心、鼓励、安慰唐仪君。“你是男子汉,要坚强,要给其他地震伤员们做个榜样,只要你积极配合治疗,很快就会好起来的。”一天又一天,唐仪君在刘帆的鼓励下,慢慢接受现实并主动配合治疗,病情逐步稳定并康复。后来,他在感谢信中写道:“每每刘帆阿姨安慰我时,我总能看到她眼角的泪水。”


 2019年,唐仪君结婚的时候,还特意邀请刘帆到婚礼现场。


 同样,在成都市血液中心也有一群用耐心温暖每一位献血者的采血护士,他们把具有航空标准的服务细节融入了每一天的采血服务中。


 穿刺技术是他们的基本技能,细致地观察、温柔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是他们的服务标准。在5分钟左右的采集时间里,他们会耐心倾听献血者的各类感受,严谨细致地解答献血者的诸多疑惑,最大限度提升献血者的满意度。


 他们中有不少人还自学心理知识,将心理护理融入采血服务每个步骤,并在科务会上与大家分享实践心得,力争为献血者提供更周到细致的服务。


 在单采血小板的献血点,采血护士不仅能叫得出固定献血者的名字,还熟知他们的采血部位特点,知道他们更适合哪一种血细胞分离机。


 这种有“温度”的服务,得到许多献血者真诚的回应:“我记得你们,上次就是你们给我采的血,下次我还会来献血的。”


做科研
他们破解众多技术难题


 护理工作者为给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提升工作效率,他们勇于创新,破解众多技术难题。


 2005年,当刘帆还是华西医院的副护士长时,她发现很多医务人员在给患者吸痰时,当时的操作方式不仅增加了护士的操作难度,并且还有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


 为改善这个现象,刘帆四处查找资料,还向外出交流学习的同事请教,最终研发出了密闭式吸痰冲管护理新技术。通过对冲洗器具结构的设计与改进,有效地减少了患者及医务人员因吸痰导致的交叉感染风险,加强了医院感染防控力度、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降低了患者费用,并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安全闭式冲管器”,获得成都市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于2013年在《护理研究》发表论文《安全闭式冲管器的设计与应用》。


 不仅如此,她还发现患者在连续输入不同药物之间存在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一般来说,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药效,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刘帆深知这一严重性,于是她带领团队对输液软袋从结构上及冲管方法上进行设计与改进,有效避免了输入不同药物间不良反应的发生、保持了冲管系统的密闭性,防止输液接头污染,规范及简化了护士操作流程、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并申请发明专利“输液软袋及冲管方法”,实用新型专利“安全型输液软袋”“输液软袋”。


 2021年,敢突破、勇创新的夏琪,发现2021版INS指南均将心脏起搏器列为腔内心电图技术的禁忌证,面对临床需求,他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钻研指南,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建立MDT团队,使用IC-ECG技术,通过探索心脏起搏器不同起搏模式,成功为10余名心脏起搏器患者置入PICC导管,在全世界都还处于探索阶段时,他引领该技术在中国率先领跑,实践案例获得全国静疗案例比赛总决赛一等奖。


 “独行快,众行远。”夏琪说,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并非是一个人的努力能达到的,而是需要团队的付出。为了让实践案例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夏琪带领团队6人利用空闲时间,整整探索了3个月。


 此外,西南首例皮下隧道式PICC置入术、全省首例上臂式输液港植入术、全省首例小隐静脉置管、全省首例迷你中等长度导管等国内领先静脉治疗新技术均由他引入并率先开展,为省内静脉治疗技术带来高质量突破发展。


壮队伍
他们倾心倾情当老师


 为了让护士队伍持续发展壮大,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不断提升,很多护理工作者不仅在业务方面追求精益求精,在护理教学方面也孜孜不倦。


 20世纪著名外科医师奥斯勒爵士说过的一句名言让廖常菊十分认可:“受过培训的护士是人类的一大幸事,与医生和牧师相比,她的使命并不亚于任何一位。”这也成为她在护理教学中奋斗的不竭动力。


 2007年,廖常菊着手开展院内护士规范化培训,在她的努力下,2016年,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四川省第一批省级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规培护士招生从100人扩容到220人,连续4年护培结业考试合格率达100%,为全省培养了优质护理人才。


 现在,作为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护理系副主任(兼)以及学院护理重点学科建设急危重症方向的项目负责人,廖常菊正致力于为学院护理学科建设作贡献。


 在廖常菊看来,从临床带教到在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讲授理论课,再到成为护理硕士研究生导师,是学生给予她学习的动力和成长的机会,也让她感觉当一名老师的状态非常“舒适”。“老师的称呼比任何其他头衔都更尊贵。临床需要用心工作,教育亦需用心思考。教育是用一颗心温暖另一颗心,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截至目前,廖常菊承担了护理学研究、护理管理等9门课程100余学时的教学任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护理人才。为了给年轻人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廖常菊把自己的所思、所学无私奉献给了她所热爱的护理事业。

 当一名老师,用自己所学让更多的学生爱上护理专业,一直是夏琪的梦想。四川省人民医院作为一家注重协同发展的综合医院,2021年,医院交给夏琪一个新任务,抓好管理的同时,承担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护理本科《职业规划与发展趋势》的教学任务。


 “职业规划与发展这门课程对护理学生来说,很重要,这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夏琪说,“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护理这门学科,让学生从老师身上感受到护理学的魅力,对壮大护理队伍十分有益。”


 “我最大的期望就是能成为像夏老师一样的专科护士,以慎独、好学的精神,为护理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教学过程中,夏琪始终以一个大哥哥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并成了学生心中的榜样。
 (下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