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乃仁术”,从古至今,医学始终闪耀着人文关怀的光芒。第二届“迈步健康路 奋进新征程”医学人文巡讲活动虽已圆满落幕,但由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健康四川——大美医者”先进典型代表以及公卫专家、媒体记者等组成的巡讲团,他们深刻的见解和真挚的情感,依旧传递着医学人文的力量。本期,我们继续倾听他们的故事。
雁南飞,飞且鸣,每当我来到万里长江的起点——宜宾三江口,凝视着缓缓流淌的江水,总会想起6年前,她在病床上留下的最后那句话,“把我的骨灰,撒到长江里”。她,是我们医院大内科主任“徐雁秀”。
她关注的不只是病
更是病的人
徐医生是高山仰止的存在,她是原病区主任,是老师,是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但在我心中,她更是妈妈一样的长者,是我穷其一生想要追随和成为的人。
徐医生在给病人查体之前,会把双手搓热,把冰冷的听诊器焐热;查体完毕,她会帮病人合上衣襟,掖好被角;她会提醒医生在夜查房前换上软底鞋,免得打扰病人休息;每年大年三十,她总会进行一次特殊的查房,为不能回家过年的患者送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
徐医生关注的,从来不只是人的病,更是这个生病的人。她用医者充满温度的情怀,让生命之火重新燃烧。
在患者面前,徐医生总是面带微笑,可是直面病魔时,她永远都是最坚韧的白衣勇士。
30多年前的一个深夜,有位20多岁的小伙子,因突发高热,剧烈抽搐,深度昏迷,急诊入院。监护仪不断报警,年轻的生命危在旦夕。
紧要关头,徐医生想到了最前沿的麻醉疗法。可是在当时,这种治疗方法尚未广泛使用,风险极大,所有的人都在犹豫,她一锤定音:“他还年轻,我们不能放弃,大家跟我一起上,一切责任我来承担!”
就是这一个决定,硬生生地把年轻的生命从鬼门关前拽了回来。
她让出分房机会
只为多留住一个人才
20世纪90年代,医院面临着一次难得的分房改革,徐医生是院级领导,又是正高级专家,本可以优先选择高知楼宽敞明亮的大房子。但出乎所有人意料,徐医生放弃了这次分房的机会。
很多人不理解,说这么大的房子,怎么说不要就不要了?她却笑着说:我让出分房机会,就能帮医院多留住一个人才。这个决定,我觉得值!
50多年的行医生涯里,她用责任和担当挽救了无数的生命。她在宜宾首创了神经内科,为医院内科学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助推我院2019年被授予“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称号。
她的南飞
便是一辈子
1965年的西南地区,医学人才非常匮乏。彼时,徐医生刚从大连医学院毕业,作为品学兼优的团支部书记,家乡在沈阳的她主动响应国家支援三线建设的号召,踏上了开往宜宾的列车。这次南飞,便是她的一辈子。
后来,南飞成了她女儿的名字。她说,女儿因妈妈的南飞而诞生,希望她长大以后,心系大西南,建设大西南。承她所愿,南飞成长为一名光荣的白衣天使,扎根在了宜宾这片热土,像她妈妈一样,把青春和热血全部奉献给了医疗事业。
站在长江之滨,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她朴素得近乎寒酸的身影,一件为了参加省党代会购置的毛衣,一穿就是20多年。她从不说大道理,只会一遍遍地叮嘱大家:咱们要认认真真地看病,清清白白地做人!
站在三江口,回望老城区,我终于明白了,徐医生为什么要把骨灰永远留在长江——因为,这里距离医院近在咫尺,这里有她日益牵挂的病人,有她并肩作战的战友,有她南飞而来热爱一生、倾注一生的医疗事业,她要永远守护这座城和这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