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0版(2024年10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 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文/邓黎

       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全国平安医院建设表现突出地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进入全省改革红榜,全市每10万人中有百岁长寿老人17人,被誉为长寿之乡……这些亮眼成绩是资阳市千方百计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缩影,也是“十四五”以来该市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

       深化改革

       缓解群众看病就医痛点难点

       资阳市推动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和内涵式发展,实现收支平衡的公立医院占比71.43 ,位列全省第一。投入1.2亿元建设“健康资阳数智大脑”,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等便民措施,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有效激发人才活力,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硕士及以上研究生达到589名,较2020年增加103 。

       全市156家定点医疗机构全部纳入DRG付费范围,病种覆盖率达到90 以上,DRG付费医保基金支出占住院医保基金支出比例95 以上。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高到39.87 ,百元医疗收入中医疗活动费用(不含药品收入)降至97.19元。

       此外,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提质扩面,全市累计落地22批次药品和19类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药品品种数达678种,实现最高降幅98 ,平均降幅67 ;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实现“四年连降”,2023年全市公立医院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同比分别下降6.37 、14.17 。

       当前,资阳市人均个人卫生费用支出占比24.82 ,用较小个人卫生支出换来了较大群众健康效益。

       病有良医

       加快提升全域医疗服务能力

       资阳市深化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合作办医,柔性引进专家27名,聘任学科主任16名。集中力量做强市中心医院,围绕人事编制、财政投入等出台18条政策措施,积极争创省区域医疗中心,不断增强医院硬核实力。近三年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神经外科等7个专科获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通过国家备案,四级手术量较2022年增加8.68 ,辐射全域、引领发展的区域医疗中心初步形成。

       实施县级医院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个县医院纳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千县工程”,建成县医院临床服务和急诊急救2个“五大中心”,全市县医院推荐标准达标率100 ,与7个地级市并列全省第一。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实行“一家人、一盘棋、一本账”管理。2024年全市分级诊疗下转数达到27.49万人次,较2023年增长215 。

       持续推动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建成9个社区医院、13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8个省级基层临床重点科室,98.1 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服务能力基本及以上标准。全市基层卫生人员总数达到6277人,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占比较2020年提升24 。

       今年以来,资阳市县域住院量占比95.79 ,排名全省第一,基层诊疗量占比65.30 ,排名全省第二。

       预防为主

       扎紧扎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

       近年来,资阳市有效推动公共卫生治理提质增效,加快实现从卫生城市向健康城市转变。成立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局,市疾控中心、雁江区疾控中心、乐至县疾控中心成功创建三级乙等疾控机构,启动安岳县疾控中心整体搬迁,市传染病医院建设纳入2024年市政府民生实事。深化医防协同和融合,在158个医疗机构全面实行“两张清单”,3个县(区)全域探索开展疾控监督员试点。市疾控中心建成以医学分子生物学、全基因组测序为代表的多病原监测网络,实验室检测“一锤定音”能力显著增强。建成兰州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医学院等高校公共卫生实训基地,深化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合作。组建“四类”卫生应急队伍,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扎实推进预防接种,健全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体系,全市连续18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实现市、县、乡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

       加强慢病防治关口前移,乐至县建成国家级慢病防控示范区,雁江区建成省级慢病防控示范区,乐至县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评为全国先进项目点,组建全市“癌防一张网”,推动“多癌早筛早防早治”,2024年起,财政投入250万元实施重点人群肺癌筛查,全市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从2020年的16.95 下降至2023年的14.05 。

       健康维护

       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资阳市不断优化老龄健康服务,建设市老年病医院,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率90 ,居全省第一。建成10个医养结合机构、7个社区医养服务中心,11家公立医院开展安宁疗护省级试点。2023年起,在全省率先以市为单位为所有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实施“1+N”普惠托育新模式,探索医育融合照护模式,乐至县妇幼保健院托育服务中心纳入中央投资项目,安岳县托育指导中心被评为“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全市托育服务机构176家,可提供托位7937个,此外实施“幼儿园+托育”,全市142家幼儿园开设托班,托位达5341个,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3.5个。

       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全市建成4家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中心。截至2023年底,五年间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下降13.88 、36.32 。2023年起,各级财政投入2848万元,为4.3万名在校初中女生HPV疫苗接种提供补助,并将免费产前诊断纳入市级民生实事。此外,还探索实施“皓齿”健康试点工程,惠及学生35.7万名,并为2.04万名农村适龄妇女免费开展免费“两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