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4年10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优化资源布局 打造优质高效医卫服务体系
文/何红

       近年来,自贡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四化建设”(法治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为统揽,聚焦建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格局

       自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将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作为《自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重要内容进行统筹考虑、一体推进。

       出台《“健康自贡2030”规划纲要》《自贡市“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自贡市深入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等指导性、纲领性文件,为全市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区域均衡布局和医院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因地制宜学习借鉴三明医改经验,卫生健康、编制管理、人社、医保、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动实施“卫生健康保障工程”。2021年以来,新增三甲综合医院2家,整合散弱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2家,推动实现量合理、质更优;实施卫生健康领域重点工程项目51个,总投入110.25亿元,支持基础设施不断提档升级。

       2021年以来,自贡市先后获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级示范城市、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被确定为国家级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双试点城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获四川省政府督查激励,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两项工作入选全国卫生健康综合督查典型经验做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被确定为2023年四川省深化医改“十大典型案例”。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制定出台《促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十大行动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助力乡村振兴和健康自贡建设。

       在城区,聚焦解决区级医院能力薄弱问题,试点市属医院托管、领办区级医院,进一步优化优质医疗资源布局配置。在县域,深化一体化改革,创新建立“县级公立医院—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一般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延伸服务点(村卫生室)”的贯通服务模式。

       组织200余名三甲医院卫技管理骨干到县级医疗机构开展“组团式”帮扶和对口支援“传帮带”。“十四五”以来,富顺、荣县两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全部实现提档升级,两县人民医院建成三甲医院。建齐县域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成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12个、社区医院10个。全市86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基本或以上标准。全市村卫生室建设达标率持续稳定在70 以上。在57个基层单位推广应用医学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提供诊断建议近10万人次。全市基层诊疗量占比55.26 ,较2021年提升1.83个百分点。

       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在省内率先实现“管防联诊”的紧密型医联体网格化布局,逐步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秩序。

       建成城市医疗集团4个、县域医共体2个,覆盖全市所有区县;以项目建设为牵引,引导大型医院新院区向城市新区拓展,纾解老城区就诊压力。

       建立医联体编制“周转池”,初步实现市县两级公立医院编制跨层级统筹使用;制定公立医院编制动态使用管理办法,建立高层次人才“编制池”,在区域内统筹编制使用;设立医联体总账户,推进预算、资产、成本等统一管理。

       上级医院派出120余名中级以上职称专家在基层常态化坐诊;打破资产调拨限制,调配彩超、纤维鼻咽喉镜等设备至基层使用;设置“基层药柜”12个,保障医联体下转患者用药需求;建成影像、心电等4个远程医疗协作网,累计服务210.71万人次,“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模式基本形成;牵头医院20 的门诊号源、10 的床位下沉到成员单位,为重点人群提供减免挂号费、绿色通道诊疗服务。

       打造区域卫生健康高地

      《四川省“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支持自贡打造川南渝西区域卫生健康高地”。围绕这一目标,自贡市系统实施“提优扩能”计划,在临床诊疗、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持续向纵深发展。

       建设优势专科集群,“十四五”以来,全市新增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中医优势专科4个、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0个、中医重点学科2个、中医重点专科17个,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69个,7个专科服务能力排名省内前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连续两年省考第一,市域内就诊率提升至95.80 。

       制定人才科研激励奖励办法,设置引进培育专项资金2000万元。2021年以来,每年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200余人,目前已引育博士28名。坚持开放合作,与北京协和医院等10余家国内一流医院签订人才培养协议,选派100余名卫技骨干赴境外开展进修培训。

     “十四五”以来,孵化培育75个市级科研团队、33个科研平台,全市新增省级以上科研立项129项,发表SCI论文598篇,省级研究中心建设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实现零的突破。新建生物样本库获“中国人类遗传资源保藏审批”许可。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全省率先搭建无人机智慧医疗运输网络,较传统陆运方式运输耗时平均缩短65.71 。

       加强中医药阵地建设,现有三级中医医院3家,中医医院实现区县全覆盖;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设置中医科(馆、阁、角)。加速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形成柴胡等万亩产业带2个,铁皮石斛等千亩核心区3个,中药材种植规模达10.7万亩;培育省级以上中药材种植和中医药加工重点龙头企业4家。坚持传承创新发展,打造“中医药+彩灯”文化品牌,成立中西医结合研究院、盐都流派研究室,研发中药制剂34种、药食同源食品2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