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4年10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职业倦怠不能仅靠自愈
□木须虫

       国庆假期过后,工作场所重新充斥忙碌的氛围,有劳动者悄悄在网络上留言吐槽:怀疑自己心理状态不稳定,对工作感到深深的倦怠,有了抗拒心理,开始重新思考工作的意义。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如何治愈职业倦怠也成了很多打工者关心的话题。

       对于劳动者来说,工作首先是谋生的手段,即获得收入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生活。时下,数字化应用、在线协作等使得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愈加模糊,劳动者无法“离线休息”,增加了他们的工作压力,容易让他们身心疲惫。用人单位内部无法形成融洽的工作环境,劳动者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获得工作支持,也会让他们产生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需要治愈。一些工作场所存在危险因素,需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要求,倘若劳动者因倦怠而漫不经心,容易对其造成身体损害。职业倦怠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如果不积极干预,则可能演化出抑郁症等问题,于社会、于家庭、于个人都会造成额外的负担。职业倦怠不能仅靠职工自我疗愈,需要全社会重视并共同解题。 (据《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