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4年10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雅安市中医医院成功为超高龄患者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98岁老人站起来 一口气走了15步
□周代庆 本报记者 陈健

     “大爷,不要害怕,大胆往前走。”“来,来,来,往这边走。”“张爷爷,加油!”……10月2日,在雅安市中医医院骨科病房里,98岁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张恒信(化名)在医务人员和同室病友的鼓励下开始向前迈步。

     “伤筋动骨100天,没想到手术后短短几天就恢复得这么好,非常感谢彭强医生等医护人员。”张恒信一步步迈出去,一口气走了15步,这让他自己都不敢相信。“我以为余生只能在床上或者轮椅上度过了,没想到医生‘敢’给我做手术,并且能够做得如此好。”张恒信表示,他把大腿骨摔断后,就没想过还能重新站起来行走。

       98岁老人上山拾柴

       不慎摔倒致股骨粗隆间骨折

       9月22日18时许,张恒信把捡的柴装好后,准备背着回家。当他背着柴准备站起来时,身体失去平衡不慎摔倒在地,顿时感到胯部剧烈疼痛。“老人一直闲不住,每天都要上山干活。”幸好,当天有小儿媳张秀娟(化名)陪着老人上山拾柴。张秀娟发现张恒信摔倒后,立即放下自己背上的柴火,赶紧把张恒信背回家。“婶婶把爷爷背回家后,我们立即就把他送到了雅安市中医医院。”张恒信的孙子张清毅(化名)说。

       该院骨伤科一病区副主任医师彭强接诊后,立即为张恒信进行检查,影像检查确诊老人为右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长期以来,高龄被视为“手术禁区”,很多老人出于对手术风险的顾虑,髋部骨折后往往选择保守治疗,但长期卧床易导致很多并发症出现。“老年人一旦长期卧床,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和褥疮等疾病就可能如洪水猛兽一般袭来,不论发生哪种并发症都会危及老人的生命。”彭强说,高龄老人髋部骨折后,很多家人担心手术风险,选择让老人回家卧床静养,但骨折带来的疼痛让患者难以忍受。

     “爷爷一直身体都比较好,平时都在劳作,如果让他长期卧床静养,恐怕很难恢复。”张清毅说,他和家人都希望爷爷能够重新站起来。

       微创技术不断发展

       年龄已不再是“一票否决项”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手术方式的进步,年龄已不再是“一票否决项”了,医疗条件发达地区髋部骨折后及时手术成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和共识。近年来,雅安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不断引进人才和先进医疗技术,特别是彭强团队在创伤骨科及关节置换微创技术上突飞猛进,能够在创伤极小的情况下短时间完成手术。

     “面对这样的高龄患者,我们一般面临的不是手术技术难题,而是对术后病情转归的预判,以及如何和患者家属达成共识。”彭强说,高龄患者有很多未知的风险,如果医生和患者家属不能达成共识,治疗就很难继续下去,并且可能发生不必要的纠纷。经过反复讨论后,彭强团队决定为张恒信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为患者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恢复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彭强说,最关键的是,手术能够让老人很快下床,重新站起来,恢复正常生活,让他幸福地度过余生。彭强耐心科普后,张恒信和家属对髋部骨折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决定实施手术治疗。

       医疗团队精诚合作

       打破“人生最后一次骨折”魔咒

     “考虑到老人98岁,身体机能退化,还有内科疾病,手术耐受性差,因此手术存在较大风险。”彭强组织科室团队全面评估、详细研判,对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了详细的解决方案,并邀请麻醉科主任汤云虹、手术室护士长黄敏共同商讨术中麻醉及护理方案,决定为老人实施右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为一位98岁的老人进行这样的手术,对于我们来说不仅需要精湛的医术,更需要勇气和责任担当。”彭强说。

       9月23日,彭强、汤云虹、黄敏全部亲临手术现场,彭强团队为张恒信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非常顺利,术后转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手术很顺利,只用了30多分钟就完成了。”彭强说。骨质疏松、肢体反应迟缓、肌肉力量下降、平衡失调……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跌倒率升高。“因此老年人需要积极采取综合预防措施,避免跌倒的发生。”彭强说。

     “太神奇了,我简直不敢相信。”术后第二天,张恒信就开始下床,疼痛也缓解了很多。“你看我现在,基本上已经不痛了。”张恒信说。髋部骨折——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也被医学界称为死亡骨折,源于骨折后可能引发的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极易导致患者死亡。“我们及时的手术治疗让患者重新下地行走,打破了‘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魔咒。”彭强说,经过护理团队的细心护理,患者已经出院回家,回归正常生活。为了表示诚挚的感谢,老人特意要求张清毅送来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