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台上,不见刀光血影,不用开胸、开刀,不需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仅凭直径不到0.6厘米的导丝“开道”,即为七旬主动脉瓣重度狭窄老人,换上全新的“心门”。这是4月23日,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脏介入手术室内发生的一幕。
据悉,这项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将为更多因高龄、高危或有心脏外科手术禁忌的患者,带来全新的选择与生的希望。
古稀老太有“心病”
这扇“心门”不好换
王老太今年70岁,多年前查出患有心脏瓣膜病后一直进行药物治疗。近一年来,王老太明显感觉病情加重,走路都会胸闷气喘,晚上睡觉常被憋醒。她辗转多家医院都被告知,药物治疗对于她的病情缓解已作用有限,但由于她年龄大,基础疾病多,也无法接受常规外科换瓣手术。
今年4月,王老太来到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求助。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蔡国才对王老太进行检查后发现,该患者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如果不手术纠正,她将随时面临猝死的危险。但如果进行常规开胸手术置换主动脉瓣,则需要在胸部开一个至少10厘米长的口,建立体外循环,使患者心脏停搏,然后医生在静止的心脏上进行手术,这对王老太的年龄与身体情况来说,手术风险实在太大。即便她能挺过开胸手术,还可能在术后出现肾衰竭、重症肺炎、低心排及心律失常等多种严重的并发症。
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经过多科会诊充分论证,并将结果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蔡国才决定为王老太实施不开胸的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手术。
颤抖的心 稳定的手
5秒钟!不开胸换新“门”
4月22日下午,在该院副院长张润峰的主持下,心血管内科蔡国才专家团队与胸心外科、麻醉科、超声、影像科专家一起参加术前研讨会,制订手术方案。
4月23日上午9点,为王老太实施的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杂交手术室正式开展。
术中,专家们需要在王老太心脏正常跳动的状态下,用一根细细的导管建立通道,从这个通道将人工瓣膜送到病变瓣膜的位置,以替换损坏的主动脉瓣。在这个瓣膜释放的环节中,心血管内科医生诱导心脏处于心动过速状态,为主刀医生争取到宝贵的5秒钟的操作时间。5秒钟内,主刀医生必须极其精准地把人工瓣膜放在瓣膜口,如果释放位置稍微低一点会造成心室出路梗阻,稍微高一点会造成人工瓣膜脱落,如果影响到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的开口,患者便会有生命危险。
5秒钟不到,瓣膜释放成功!新的“心门”很快代替王老太的病变瓣膜开始工作。
手术台上没有刀光血影,手术避免了开胸、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也避开了对其他重要脏器的损伤,仅1个多小时即顺利完成。
蔡国才介绍,该项手术需要一支由心血管内科、超声、影像、麻醉、胸心外科等专家共同组成的多学科手术团队,并对该团队的临床经验、技术能力、整体配合等有严苛的要求。高难度的手术,加上高标准的要求,因此这项手术目前仅能在少数医院内开展。
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
为“禁忌”患者带来新希望
据了解,王老太术后恢复情况良好,胸闷憋气等症状大大缓解,目前在医护团队精心护理下,很快就能康复出院。
蔡国才介绍,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是一种介入微创手术,术后一般仅在腹股沟或其他穿刺部位留下很小的穿刺点,心脏功能损伤小,机体创伤少,术后恢复快,患者一般术后观察2~3天,住院1周即可痊愈出院。
据了解,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趋势,老年瓣膜病变发病率不断升高,其中主动脉瓣狭窄已逐渐成为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而另一方面,约30%的瓣膜病患者无法接受心脏瓣膜置换外科手术。
蔡国才指出,以往针对主动脉瓣狭窄通常采取药物治疗和心外科换瓣手术治疗两种方法,但吃药不能解决瓣膜机械性狭窄问题,而部分老年患者因年龄大、体质弱等原因无法耐受开胸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同时,还有一部分群体因合并其他系统疾病等原因,也丧失了外科手术条件。但现在,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开展无疑为部分心脏主动脉瓣严重狭窄而且高龄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带来了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