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5版(2024年08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这篇“小论文” 实则是感谢信
文/本报记者 白华宇 整理 图/医院提供

       直肠癌患者李先生近日顺利完成手术出院,为表达对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治疗团队的感谢,他送上了一篇自己精心写下的“小论文”。这篇“论文”还被医院安排了“发刊”。

       这篇以《基于多维度感知空间的直肠癌根治手术效果评价研究》为题的“论文”,包括绪论、背景、内文、总结、致谢、参考文献等多个部分,作者用幽默有趣的语言记录了自己的康复历程,最后写道:“这是一篇不正经的论文,但却是一封正经的感谢信。感谢骆衍新教授团队在诊疗过程中表现出的令人安心的专业水平。你们对于‘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的践行,于我而言意味着太多。”

       今年42岁的李先生在其他医院做肠镜检查时发现直-乙交界处有一肿物,后来又发现肺上存在可疑结节。根据医生建议,应按Ⅳ期结肠癌治疗,先进行4周期新辅助化疗后再手术。听到这个方案,李先生及家人的心情顿时跌至冰点。

       为寻找其他治疗方案,李先生和家人来到中山六院问诊。该院结直肠外科一区主任骆衍新仔细阅片后,判断病情未必如之前诊断般严重,并给出了新方案。后来,李先生在中山六院顺利进行了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的直肠癌根治手术。术后恢复顺利,逐渐回归正常工作生活。

       李先生之前有过十年的科研工作经验,对论文形式比较熟悉,“就想到用一种别出心裁的方式,感谢付出了这么多的医护人员。”

       在这篇“小论文”中,李先生这样形容骆衍新——“结直肠外科学众神之神的弟子、徘徊在员村二横路的大肠守护者、22楼出电梯右转的王、侧方淋巴结的主宰、使患者康复的法师”。

       医者说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一区主任骆衍新:科研也是医生工作的一部分,看到“小论文”感到既惊喜又熟悉。能与患者相处成朋友一样,是因为从医越久,越能理解患者,鼓励病人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