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障碍,俗称抽动症,并非坏习惯,指的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表现为身体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突然、无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缩。
抽动障碍主要分为两种形式: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
运动性抽动常表现为眨眼、皱眉、咬唇、噘嘴、张口、歪嘴、摇头、耸肩、扭颈、甩手、举手、踢腿、收腹等等;
发声性抽动常表现为清嗓子、吸气、咆哮、咳嗽、尖叫、叫喊、学动物叫,甚至反复说一句短语或一句脏话等等。
抽动症有什么特点
抽动障碍男孩多见,一般起病于4~8岁(有低龄化趋势),10~12岁呈现出症状加重。
抽动障碍特点是反复发作、症状交替出现。
感染、压力、焦虑、愤怒、惊吓、兴奋、疲劳、过敏、被提醒、父母管教过严、惩罚过多、观看恐怖片、过长的屏幕时间等都是抽动障碍的加重因素,而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稳定、睡眠、运动则有助于缓解抽动症状。
抽动症有什么危害
长期或严重的抽动会对儿童生理、心理带来诸多危害,譬如社会交往中被孤立,自卑、退缩以及同伴欺侮等,情绪上产生焦虑、抑郁、低自尊。
长期严重抽动所致的重复性非生理性运动可引起抽动部位疼痛和损伤。此外,抽动常伴有诸多共患病,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症、睡眠障碍、情绪障碍、品行障碍、攻击行为、自伤行为等。
抽动症该不该用药
目前有两大类药物用于控制抽动症,一类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用于轻度抽动的治疗,如可乐定;
另一类是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用于严重抽动障碍的治疗,如硫必利、阿立哌唑等。
中成药也可缓解抽动症状,如菖麻熄风片、九味熄风颗粒。
在抽动症的治疗上,很多家长对给孩子用药都有所顾忌,怕副作用太大,影响孩子大脑发育。
若症状较轻,不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可以通过心理行为治疗,不需要药物干预;对于影响日常生活、学校和社会活动的中重度抽动儿童,当心理教育和行为治疗无效或无法控制时,需要药物治疗。(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