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22年03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PCR实验室助力“硬核”抗疫
谢小英 本报记者 侯文瑾

因有居民被确诊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病例,2月21日0时起,成都市温江区公平街道佳兆业·丽晶公馆小区调整为中风险地区,进行管控。疫情一触即发,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团队就开始战斗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PCR实验室(基因扩增实验室)。

环环相扣
样本的“验明正身”之旅

为什么说PCR实验室是离病毒最近的地方?因为这里是给大家出具核酸检测结果的地方,是抗击新冠疫情的“一线”,每一份看似简单的核酸报告,背后都是一道道严谨而细致的操作,也是一个个被严密包裹在防护服里检验人的努力。


当一个个密封保存的样本躺在转运箱,被送到PCR实验室后,就开始了它的“验明正身”之旅。


进入实验室后,首先是核对样本的数量,检查样本有没有漏了的、洒了的。核对无误之后,就要“脱掉”样本的各种“外衣”,排队录入系统,进行编号,当然,操作过程中离不开酒精消毒。


接下来就是振荡,大部分的样本都是“十人一管”,为了让拭子上的病毒与提取液充分混匀,混采的样本都会在振荡器上振荡2分钟。


刚振荡完的样本并不能马上“上工”,必须静置15分钟,“如果马上开盖的话,有可能会产生气溶胶污染。”分子生物学专业组组长胥乐表示,就像碳酸饮料,刚摇晃完就开盖,泡沫肯定会喷出来。


经过充分“休息”的样本,就要进入加样环节了,一管管的样本被拧开盖子,加样枪戳入,一滴滴包含“信息”的液体被吸走,放入试剂盒的小孔中,然后闭盖,直到试剂盒里96个细微小孔都被填满,工作人员才能暂缓一口气。


接下来就是提取核酸,加入样本的试剂盒,放到核酸提取仪上,15分钟后,随着“嘀”的一声,核酸提取成功。迅速取出提取好的试剂盒,放到生物安全柜里,有条不紊地向已经加好扩增试剂的八连管中加入核酸提取物,加盖、扣紧、振荡、瞬离,这一切繁复的工作都是为了最后的核酸扩增。


一切就绪,样本终于要上机检测了。样本经过基因扩增后,结果将会被测出,然后是结果可靠性的分析,继而才是报告的审核、出具。

全员进入“战时”状态
确保每一份“报告”准确无误

毫无疑问,PCR实验室的工作是紧张而严谨的,在需要争分夺秒出具核酸报告的同时,又要注重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防止人员感染,还要防止实验室污染。当检测量激增,达到平时工作量的3~4倍时,这种紧张更加凸显。


“接到上级通知,本轮疫情涉及温江,我们将接收大量标本,要做好预案,确保城市核酸基地发挥最大效能。”2月20日,温江区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郑权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召集全科室人员,全员立即进入“战时”状态。


排班、安排工作,紧接着从质量管理、流程管理、后勤保障方面梳理出10余个潜在风险点,要求科室拿出整改方案,确保标本转运、检测、结果审核等环节万无一失。


另一边,急剧增加的样本数量,让PCR实验室忙得不可开交。“那几天,我们科室的工作状态都是从上午8:00忙到深夜,三班倒,6个小时一班。一直要到次日凌晨4:00的时候,标本才可以清理完。”作为分子生物学专业组组长,胥乐的主要工作是PCR实验室的现场管理、质控。


“我们发现这个报告的扩增曲线有翘尾,有些可疑……”每次接到有可疑“阳性”病例的电话,检验科副主任杨川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赶回实验室,一起做复检。


“一批标本出来的时候,如果质控不对,这一整批报告都不能出具。如果出现可疑结果,我们会采用两种试剂同时复查,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胥乐介绍说,“因为每一份核酸报告都要求准确无误,不能漏检,更不能出现假阴性的失误,核酸报告的准确性关系到市民的安全,我们必须全力以赴,争分夺秒。”

心怀责任与使命
年轻队伍带来太多感动和惊喜

“作为温江区城市核酸检测基地,疫情发生后,我们是勇挑重担的一支先锋队伍,而这次疫情也是对我们城市核酸基地建设成果的一轮大考。”郑权对科室上下的表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他看来,检验科这支坚守在战“疫”一线、平均年龄不到31岁的年轻队伍给了他太多的感动和惊喜。


核酸样本一批批地被送进实验室,检测仪器满负荷运转的“副作用”就是导致设备死机,每次这个时候,便又会听见一声“胥乐!”据胥乐解释,后来出现故障大家都知道关机重启就能恢复,但仍然会习惯性地报备一声,在大家看来胥乐像是团队的定心丸。“工作量很大,作为组长,又是年轻人,我能多干点就多干一点,大家就能少做一点。”抱着这样的想法,她经常超时工作,直到被强制休息才收工,被手套捂住的手早已经长满了湿疹,胥乐沉浸在实验室里,这些不适早已抛在脑后。


脱掉手套,摘下面屏,脱去防护服……2月21日,张晶晶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已是凌晨5点,她驱车赶回家,家中还有老人和两个孩子,“不论多晚,我都要回去看看孩子们。”不满3岁的小女儿正是离不开妈妈的年纪,了解张晶晶家庭情况的科室同事都劝其回家多陪陪小女儿,但是她从不觉得自己需要“被照顾”。


“核酸标本如排山倒海之势向我们扑来,值班电话不停地响,一眼看不到标本的尽头……”刘渠在工作总结中回忆当时的情况,字里行间都能看出当时的疲惫情绪。直到这两天,刘渠晚上睡觉时做的梦,都还是检验不完的标本,从三楼检验科到五楼实验室轮班倒的日子,刘渠过了有10多天,直到没有新增病例,标本量有明显下降,被封控的小区解封,刘渠才感到如释重负,“前所未有的感动和愉快,但当时的疲惫也是真真切切。”


都说时势造英雄,实际上英雄也都是挺身而出的凡人之躯,只因为他做了平凡人不能做到的事,检验科团队就是这样一群可爱的人,“我们将以最大的责任与担当做好防疫医疗的救治和院感防控工作,直到疫情真正结束的时候。”这便是他们的坚守与笃行。
 (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