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5版(2022年03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90岁老人不慎摔伤 医生成功实施髋关节置换术
本报记者 侯文瑾

“倪婆婆最近恢复得咋样啊?”“能走,能走……”3月8日,90岁的倪婆婆在支撑物的帮助下自己在家中走动,崇州市人民医院医护团队对其进行家庭访视时,看到这一幕很是欣慰。倪婆婆能恢复得这么好,还要从春节前的惊险一摔说起。


老人不慎摔倒 面临生死考验


春节前,家住崇州市天庆街的倪婆婆,因年事已高,在家里行走时不慎摔倒在地,家人立即将其送至就近的骨科医院就诊,考虑到婆婆年龄较大,还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慢支炎、脑梗塞等多项基础内科疾病,医生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让老人在内科治疗支持下安全手术。患者家属了解到崇州市人民医院是四川省人民医院集团医院,便决定将老人送至该院进一步治疗。


1月25日,转到崇州市人民医院时,距离倪婆婆摔倒已经过去了3天,长时间的卧床让其出现了肺部感染,咳嗽、咳痰、精神差、进食少等症状接踵而至,这无疑是手术的禁忌证。面对手术还是保守治疗的两难选择,倪婆婆的主管医生、骨科副主任医师胡力看了老人摔倒之前的跳舞、健身视频和照片后,信心增加了不少。带着患者家属的信任,全院立即启动高效的多学科联动机制,主动寻求突破。心血管内科、呼吸科、内分泌科、麻醉科等联合会诊、讨论后,为倪婆婆量身定制了手术治疗方案,包括周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治疗与康复等。经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尽早为倪婆婆实施右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多学科协作 抓住时机顺利手术


“像倪婆婆这样的90岁高龄患者,遭遇股骨颈骨折就相当于面临生死考验,加之合并有基础内科疾病。如果选择手术治疗,术中麻醉风险高,术后容易出现下肢静脉栓塞、伤口感染等并发症而危及生命;但若不及时手术,长期卧床,会导致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患者常因并发症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我们需要抓住一个合适的时机,尽快手术。”胡力介绍,为了避免倪婆婆内科疾患反复,骨科团队牢牢把握住手术的“窗口期”。


术前,倪婆婆在呼吸内科住院期间,由骨科护士长及护理组长提早介入,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风险评估、术前体位摆放、翻身指导等准备工作。在呼吸科经过3天治疗后,看到倪婆婆的状态有所好转,并经过再次评估确认后,1月27日,由骨科主任医师江向明主刀,副主任医师胡力、张伟协助,在麻醉手术团队的密切配合下,顺利为倪婆婆实施右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仅耗时约40分钟,术中出血约100ml。术后倪婆婆入重症医学科观察治疗1天后,转回骨科继续康复治疗。


手术仅仅是该患者治疗的一部分。各种内科疾病反复、压力性损伤、静脉血栓等风险仍时刻存在,威胁患者的生命。护理团队及时介入到治疗当中。术后,责任护士对倪婆婆进行了详细的功能锻炼指导及下床活动指导,为了防止倪婆婆发生肺部感染,责任护士班班交接呼吸道湿化及翻身拍背情况。为了防止倪婆婆假体脱位及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术后体位管理异常重要,为此责任护士为倪婆婆建立了翻身记录卡,24小时密切关注体位管理情况。术后1周,倪婆婆下肢功能恢复良好,顺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