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头版(2022年03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四川创新举措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孕产妇和儿童安全
织一张温暖有力的“保护网”
本报记者 侯文瑾 陈丽娜 方继莲

 2月20日以来,一轮本土疫情的发生牵动众人的心,尤其是封控区的孕妈妈们,更为宝宝和自己的孕产安全感到担心。


 面对新发疫情,全省迅速开启分区科学管控模式,将风险锁定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同时进行全面、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孕产妇作为重点人群,各级单位全力为其织牢闭环管理的保护网。


闭环管理+线上指导
孕产妇“有需必应”


 2月21日,成都市温江区公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部负责人田瑜接到居民医疗救助组的电话,她被告知丽晶公馆封控区内,有一位出生15天的黄疸患儿母亲正在寻求医疗帮助。田瑜立即与孩子的母亲丹丹(化名)取得联系,并叫来儿保科医生一同通过远程视频了解孩子状况。“在视频里,我们通过跟孩子母亲交流,以及查看孩子的皮肤情况,指导患儿母亲通过腹部轻揉、喂食益生菌、满足孩子饮食需求等方式缓解患儿病情。并告知患儿母亲,我们会定时对患儿进行回访,如果有特殊情况,我们会将患儿转诊到定点的上级医院。”田瑜在视频中指导后,丹丹很是感激,“因为管控不能外出,很担心宝宝的情况,经医生指导处理后我安心多了。”


 2月23日,成都市温江区妇幼保健院接到咨询求助,孕18周左右的陈女士之前一直生活在遂宁,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建卡产检。不料,陈女士刚刚租住到温江区,20日就被封控在小区内,由于孕前使用过抗生素,原建卡单位建议进行无创DNA检测,但原定的检查时间遇上小区被封控,让她手足无措。对此,温江区妇幼保健院立即安排专人与她进行沟通,了解其产检需求并约好检查时间。24日早晨,温江区妇幼保健院安排专人专车将陈女士接到院内进行产检,并在完成检查、叮嘱相关注意事项后安全将其送回。


 “医生,我们是次密接触者,会不会影响孩子。”2月23日,一孕妇被判定为新冠肺炎次密接触者,健康码为“红码”。2月24日,双流区怡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摸排中发现,这位孕妇已过预产期1天,并出现腹痛等症状,工作人员立即电话报告,经建卡单位评估后,由专车转送到双流区妇幼保健院。25日凌晨,一名重3.4kg的女宝宝顺利诞生。


 具体到孕产妇、新生儿的医疗服务保障工作,成都市产科急救办公室起到了牵头、沟通、协调的作用,日常工作由成都市妇女儿童医院保健部承接。该院保健部主任杨柳统计了本轮疫情中母婴医疗保障的相关数据,“在各个中风险区总共服务了315位孕产妇。截至3月5日,有6个宝宝顺利出生,母婴平安。”


明察暗访+科技助力
做好个案追踪管理


 “您好,我是一名待产的孕妇,急需到医院就诊,但我的健康码是‘黄码’,核酸检测也没有做,该怎么办?”2月22日,一名孕妇拨通了成都市某医疗机构的电话,工作人员随即耐心解释了相关就诊流程。收到答复后,孕妇满意地挂掉电话……


 工作人员不会想到,这通电话其实来自四川省母婴安全指导中心,电话另一头的“孕妇”,是省妇幼保健院疫情防控专班的一名工作人员。


 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像这样的暗访每天都有。
 (下转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