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1版(2022年02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针灸在小儿弱视治疗中的应用
成都爱迪眼科医院 屈雪梅

弱视是常见眼科病,儿童是高发群体。弱视发生后,会严重损害儿童视力,对儿童日后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弱视主要指先天或视觉发育期,患者眼内光刺激不够充分,有视觉剥夺及(或)两眼视觉输入不等现象出现,导致清晰物象和模糊物象发生竞争,最终导致单眼视力减退或双眼视力减退。一般情况下,经眼科检查往往不存在器质性病变,但矫正后视力水平不超过0.8。


中医学对弱视的认识


中医学中并无弱视这一病名,而是根据疾病的外无翳障、视物昏蒙症状特点,将疾病纳入“小儿青盲、视瞻昏渺”等范畴中。中医学认为,肝在窍为目,所以称作“精明”。《素问·脉要精微论》明确指出,夫精明者,视万物、辨黑白、审长短。而《素问·五脏生成篇》明确指出,肝脏受血后则可正常视物。由此可见,视力水平往往和人体肝脏的濡养功能、疏泄功能息息相关。若人体肝脏处于正常状态,则可清晰视物;若人体肝脏功能发生异常,则会有视物昏蒙症状发生。而肝脏与肾脏同源,肾藏精则生髓。《灵枢·海论》明确指出,“髓海不足,则目无所见”。也有中医名家认为,五脏六腑与目均有直接关系。五脏六腑精气均上注于目,其中脾脏属于后天之本,若后天生化乏源,无法上注于目,也会导致视物昏蒙。可见,肝脏、脾脏、肾脏和人体视物功能均有直接关系,其中脾胃虚弱以及肝肾不足均可导致弱视发生。


针灸分型论治


从调查可发现,小儿弱视也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应选择不同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才能提升针灸有效性,让患儿尽快恢复正常视力。


第一,肝肾两虚型。这类患儿自幼发病,视力较差并伴有斜视,屈光度比较高,多伴有遗尿、尿频等症状,属于早产儿或患有软骨病,头发枯黄、盗汗、目干、偏食、心烦急躁等。正光穴有结节形成并伴有压痛症状,颈椎两侧、胸椎两侧均可感受到条索的存在,腰骶部可触摸到泡状软性物。患儿脉细弱、舌质淡苔薄,治疗应从益精明目与补肾平肝着手。行针灸治疗时,应选择正光、眶上缘、百会、风池、颈椎、印堂、肝俞、肾俞等穴位。


第二,心肝血虚型。这类患儿多伴有头痛、视物模糊、眼斜、性情急躁、怕光、夜寐不安、偏食、多梦等不适症状。患儿的正光穴往往有结节形成,并伴有压痛症状,其中颈椎、胸椎可触摸到压痛点和条索。患儿脉细稍弦且苔薄光红,治疗应从宁心明目、养血平肝等着手。行针灸治疗时,应选择正光、风池、肝俞、心俞、内关、大椎等穴位。


第三,脾肾虚弱型。这类患儿多伴有视物模糊以及眼斜症状,病程相对漫长,体质偏瘦,喜好甜食、神倦乏力,部分患儿同时存在便溏与腹胀等不适症状,多伴有软骨病。颈椎两侧、胸椎两侧多伴有条索、压痛,正光穴可触及结节及压痛。患儿脉沉细或脉细弱,舌质淡苔薄,治疗应从益精明目、健脾补肾着手,还需纠正患儿的斜视症状。行针灸治疗时,应选择患儿的正光、百会、内关、风池、中脘、脾俞、印堂、肾俞等穴位。


确定针灸治疗时,最初10日每天针灸治疗1次,之后隔天针灸治疗1次,15次是一个疗程,完成1疗程治疗后休息半个月,继续下一疗程治疗。针灸期间,选择腕力弹刺手法治疗,以中等刺激为主。治疗期间,要求患儿自己按摩正光穴,或是家长每天按摩患儿正光穴,一天按摩次数在3次及以上,每一只眼睛均需按摩50~100圈,可保护患者的视功能,还可巩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期间,在不影响正常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情况下,要求患儿不要戴眼镜。同时,要求患儿注意眼部卫生,不要揉眼睛,多吃明目的蔬菜,少吃辛辣食物与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