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2年02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一周声音
本报综合

“四早”救治策略 有效应对奥密克戎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


    奥密克戎感染的病例主要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症状也相对较轻,临床的主要表现有咳嗽、咽痛、发热等,部分患者有鼻塞、流涕、乏力、头痛等症状。另外,患者的影像学改变不典型。总体来看,重症患者比例也不是很高。但是由于它传播很快,一旦造成了人群传播,就有可能对医疗资源造成挤兑。


    目前通过“四早”,早期对患者进行观察、干预,这样的救治策略还是非常有效的。在救治当中,仍然强化关口前移,做好病例分类。对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强化对高风险患者相应预警指标的监测预警。另外,通过中西医结合,加强呼吸支持、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特别是对一些高龄患者,包括有基础病的患者,加强多学科诊疗,一人一策。通过相应的治疗措施和治疗策略,来对患者实施积极治疗。目前看来,这些策略和措施在临床上是十分有效的。

医院应为医生提供优质普法服务

    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胡晓翔


    医师从事临床诊疗工作,专业技能的提高要关注,法律这根弦同样松不得。在医师主动学习法律法规的同时,各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医疗机构的行政职能部门也应积极提供优质的普法服务。现实中,把普法推给第三方机构是临床一线人员得不到精准法律指引的主要原因。医院管理部门应结合临床一线不同类别不同性质岗位的特点,及其面对的敏感问题或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普法讲解,并制定法律指南,供临床一线人员随时检索利用。各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以及医院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做本行业的法律明白人,这样才有可能形成优质法律服务的良善管理氛围。

县域医共体建设为乡村振兴护航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一级调研员:史明丽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县域整体服务效能,可以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推动县域医改的突破口,是建立县域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牛鼻子”。


    在县域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时,要先布局再发展,盘活县域现有资源,腾笼换鸟。一方面,在提升县级公立医院专科能力和学科建设上持续发力,同时促使县级公立医院下沉普通专科资源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推动分级诊疗新格局;另一方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守门”能力和特色专科能力,持续提升县域内住院率和基层就诊率。在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类财政保障、二类绩效管理”激发基层活力的基础上,利用县域医共体帮助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拓展新业务、新项目,通过建设县镇联合病房和联合门诊等,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构建上下贯通的接续性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