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2年01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四川省名中医施小敏新动向——
成立工作室 培养更多中医人才
周鸿 本报记者 方继莲

“啊……”1月12日上午,65岁的施小敏一面教前来看病的小孩张嘴,一面将医疗器具放入孩子口中,并轻轻按住舌头,然后用小手电照向扁桃体,查看病情。


四川省名中医、德阳市首届十大名中医、德阳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从医42年,施小敏获得了很多的头衔。55岁退休后,她又被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返聘。在德阳,无论是医疗界,还是找过她看病的市民,施小敏都是他们心中的中医“大神”。


如今,这位已经退休10年的“大神”依然孜孜不倦,“战斗”在一线。而她对未来的规划已了然于胸。“发挥好名医工作室的作用,教好徒弟,把中医事业传承下去。”

 

中医毕业先坐“10年冷板凳”
她通过努力打破业界说法


1980年3月,23岁的施小敏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德阳的二重厂职工医院,也就是现在的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成为一名中医。


在人们固有的印象中,年龄大的中医才可靠、医术好,年轻的中医几乎没人找。因此,业界内有一个说法——中医毕业,得先坐10年冷板凳。


“虽然这句话很流行,也说明了这是个现实问题,但我有一股不服输的勇气,不做出成绩决不罢休。”施小敏回忆说,当时她断了与所有同学的联系,一心沉浸于看书和看病。


为了改变“10年冷板凳”的情况,施小敏制定了自己的看病方法。对看过的每个病人做病情记录,然后翻医书,并请教老师;同时,下班后还要到病人家里进行家访,了解用药后的情况。经过长年累月的践行,施小敏的医术不仅得到了很大提升,而且在病人心里树立起了贴心、细心、负责等形象,找她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


解决小孩吃药难题
她独创中医外敷疗法


众所周知,小孩吃中药是一个难题,很多家长都是捏着小孩的鼻子,然后给小孩灌。作为一名儿科中医,施小敏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独创中医外敷疗法,解决了小孩吃药的难题。


这个独创不仅让施小敏在二重厂里获得了不少奖励,还获得了德阳市首届科技成果奖。直到现在,她的这个独创依然在使用。


之后,针对儿童容易被蛲虫感染,施小敏又研制了蛲虫栓,解决了当时孩子面临的健康问题。


在从医的道路上,她一面帮助病人解决病痛,一面主研开展过近10项科研课题。1997年主持研究了“儿哮散穴位外敷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疗效研究”;2006主持研究了“减少小儿哮喘发作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2008年主持研究了“烧伤Ⅱ号油外敷或暴露治疗Ⅱ度烧伤”“外敷中药哮喘膏用于防治哮喘的实验室研究及临床应用”;2011年主持研究了“桑枝四金子午流注法治疗尿路结石临床研究”。


做好中医传承
看病现场就是教学课堂


学习中医是一条艰辛而清贫之路,施小敏的很多同学都改行了,然而她却一直坚持。55岁退休后,她还欣然接受了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返聘,继续在中医事业上发挥余热。


“现在我也会看病,但看得少了,主要交给我的徒弟来看。”2021年,施小敏名医工作室成立。如何做好中医传承,成了施小敏今后的主要工作。其实,在名医工作室成立前,她也一直在中医传承上努力。


施小敏名医工作室有主任中医师1人,副主任中医师2人,主治医师1人,研究生2人,规培生3人。除了施小敏自己外,其余的都是她的学生。


“以前,施老师当过医院的副院长,负责行政工作。但考虑到患儿需要,她主动要求每周要有3个门诊。”跟着施小敏学习了8年的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唐俊说道。


唐俊说,施小敏不仅教会了学生从医的品格,还教会了学生从医之术;每次看完病人后,她都会现场进行教学,告诉学生理、法、方、药,同时让学生总结思考,并对每一位学生的总结一一进行批注。


我国有句古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在施小敏看来,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从医心得、医术传给徒弟,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医,促进中医事业的发展。接下来,她将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名医工作室上,通过系统传承研究,总结整理和继承发扬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提高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水平,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和新一代名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