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5版(2022年01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急性消化道出血救治中心投用
终极目标:区域性诊治中心
李诗敏 本报记者 侯文瑾

2022年初,当人们沉浸于欢度新年的祥和氛围时,52岁的唐先生却经历了一场“生死救援”——因为严重的消化道出血,唐先生出现失血性休克,通过医联体绿色救治通道,他被火速转送至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急性消化道出血救治中心,经过MDT团队联手抢救,才得以转危为安。据悉,该中心刚于今年1月1日投入使用。

建立“速度”救治通道


1月3日,唐先生突然口吐鲜血,先后4次吐出暗红色血液和血凝块,出血量超过1000ml。更可怕的是,唐先生除了感到心悸、乏力、冒冷汗之外,甚至还一度昏厥失去意识。唐先生被120紧急送到金堂县第二人民医院,被诊断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在积极给予急救的同时,当地医务人员同步通过医联体绿色通道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团队实时互动,针对唐先生的病情紧急商定了进一步的救治方案。


当天17:30,唐先生被救护车由金堂迅速转运至成都。在等待患者到院期间,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急诊科、麻醉科、超声科立即启动联动机制,迅速准备到位。待患者入院时,多学科团队人员已等候在急诊科并第一时间投入急救。经过前期的液体复苏和药物止血,病人病情暂时稳定,通过多学科团队充分的术前评估,在气道保护、全身麻醉下为患者施行了急诊床旁内镜诊疗,明确唐先生为“胃窦溃疡伴出血”,溃疡已经侵蚀到动脉血管,血管残端呈“裸露”状态,随时可能再次发生大出血,引发休克,危及生命。
针对唐先生的现状,消化内镜医师为他实施了精准的内镜止血治疗术。通过“绿色通道”医联体单位与多学科团队快速联动,在患者入院后的1个小时内,即为唐先生完成了整个止血治疗,使患者转危为安。


打造“深度”救治平台


为进一步给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精准救治,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成立了多学科协作的“急性消化道出血救治中心”。“高质量的救治不仅仅体现在‘速度’上,还体现在对疾病救治能力的‘深度’上。”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孙晓滨表示,急性消化道出血来势凶猛,绝不会只单纯涉及消化一门学科,大出血患者在急诊科的抢救虽至关重要,但同时还涉及麻醉科、介入放射科、外科、影像科、ICU等多学科,甚至需要行政、后勤部门的应急保障。


经过前期筹备,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急性消化道出血救治中心于今年正式投用。除了建立多学科MDT团队联动治疗机制之外,还同步致力于通过组织构建、急救关口前移、救治流程重塑等,最大限度地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评估及个体化救治工作,缩短诊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实现患者最大化获益。


“终极目标是打造区域性的消化道出血诊治中心,实现对本地及周边居民健康的强力保障。”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俊波表示,在中心建立的过程中,该院将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并辐射地区医联体单位,通过打造远程会诊中心、诊疗技术培训、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推动整体治疗水平的同质化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