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22年01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首例植入我国上市“人工心脏”的患者出院1年
他“心”情不错
本报记者 蒲晓莉

(上接01版)      

自己驾车到医院复查
精神面貌与常人无异


    衣着整洁、手扶一辆小推车,精神抖擞地步入四川省人民医院彭山医院(彭山区人民医院)……这是44岁的朝福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与手术前那个消瘦、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他,判若两人。


    2020年11月10日,因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朝福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接受了“人工心脏”植入手术,于2021年1月8日出院。


    “朝福,恢复得很不错啊!排除你本身行走不便造成的影响,你的‘心’情很好嘛!”2022年1月7日,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衰中心主任医师王文艳到彭山区人民医院坐诊,对朝福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其恢复情况令她十分欣慰。


    “现在,我每天的心情都很舒畅,不仅能吃好、睡好,还能自己驾驶着三轮车到医院复查。”家住彭山区公义镇新开村的朝福,需要每个月到彭山区人民医院进行两次身体检查,由于路程较远,加上自幼“双侧臀大肌部分萎缩”,他便学会了驾驶三轮车的技能,康复路上省时又省力。


建立线上医患沟通群
20多人为“心”护航


    一年前,朝福顺利出院是“人工心脏”手术胜利的第一步。一年来,院外康复管理仍是一个非常复杂精细的工程。为了朝福的这颗“心”,四川省人医院心衰中心医护人员组建了一个20多人的线上医患沟通群,随时关注朝福的身体状况,为其排除困难。


    电源问题是人工心脏的重中之重。出院当天,医护人员护送朝福到家,首先观察的就是:电流的稳定性,电源插口是否匹配、位置是否合理,洗澡时的电源安全问题……事无巨细,全部考虑到、检查到。甚至将新开村委会书记、主任,电力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拉入了线上医患沟通群。


    换药和口服用药是朝福回家后面临的另一难题。“换药方面,朝福是经过考核‘持证上岗’的,从换药流程到整个操作的无菌观念等都在专科护士的指导下熟练掌握了。”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衰中心副主任护师刘丽梅介绍,“而用药上,我们做了一本患者日志给朝福,每天由他将自己的血压、心理、人工心转速、口服药物等情况做好记录,发送到沟通群里,由医务人员对其进行指导。”


患者院外康复各项指标良好
给心脏移植学科带来更多信心


    出院一年,朝福的身体各项指标良好,体重也从术前40公斤增至50多公斤。


    朝福术后良好的康复情况,给心脏移植学科带来了更多的信心。目前,四川省人民医院能够常规开展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具有完善的技术和流程,已完成3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据王文艳介绍,目前全球统计数据显示,大概有10%~15%的晚期心衰患者在植入人工心脏以后,心脏功能能得到全面康复并且最终摘除人工心脏,这对于晚期心衰患者来说是非常大的福祉和希望,意味着人工心脏并非只是终末期心衰的替代器械,更有促进心脏康复的功能,一些合适的病程较短的心衰患者可以考虑早期植入,有利于心脏康复。